Web3 代币设计的正确打开方式

作者:Sunny,深潮 TechFlow

Robert Koschig 是加密风投1k(x)的代币经济学研究员。在今年柏林由Gnosis举办的去中心应用峰会上, Koschig 总结了自己对于去中心化硬件网络的代币设计。比如,他认为Filecoin的基于KPI指数来发行代币计划比基于时间的代币发行计划更科学。同时Koschig也指出目前Depin网络中代币奖励的具有不可预测性,挑战了比特币模型的可预测性和稳定性。

在去中心化硬件网络以外,代币设计总体来说意味着什么?当行业逐步从野蛮的”狂野西部“到今天的以太坊ETF发行在即,合理和科学的代币设计已经成为了大部分去中心化协议产品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或者说目前的代币设计师就会是下一代互联网的产品经理。

那么代币设计有套路吗?行业内是否有一套恒定的代币设计模型以便于项目效仿?Koschig 指出了供应端代币发行(supply), 治理 (governance), 需求端补贴 (incentives),和风险投资 (investment) 这几个主要的思考方向。谈话中也以不变和万变为视角比较了行业中两个经典的代币模型:比特币与以太坊,以及项目如何因地制宜从中提取合适的设计模型。

代币设计应该关注持续改进,而不是局限于“Tokenomics”这一概念,因为它带有过去实践的包袱。

协议不一定需要有代币,但如果有效使用,它是一个非常有力的工具。

不像传统的优惠券或奖励,代币是永久属于你的。

代币设计的共同点在于协调、价值捕捉和价值转移。

中心化的支付渠道与去中心化基础设施的目的相矛盾。

拥有自己的代币可以带来额外的好处,比如控制发行——你铸造多少以及分发给谁。

如果你想要更广泛的社区参与,治理代币允许这种过渡。

在治理方面,代币决定提案和投票,但有不同的实体来负责执行决策。这种分离有助于更有效地管理经济体、质押机制和治理。

Tokenomics 并没有太大变化:项目设计它,启动它,并持续以固定的通货膨胀率运行。

当你看到以太坊的方法时,你会发现有一个情况,他们可以通过代码进行思考,调整,并引入经济方面无限的可能性。

Tokenomic Design 是 Web3 中的新产品设计

TechFlow:您能分享一下为什么选择专注于 token 经济学的研究吗?

Robert:

Tokenomics 还在研究阶段。通常情况下,开发者在技术方面很有专长,但当谈到经济设计时,这个领域充满了机遇。

这个领域非常契合我的背景。你需要掌握数学、博弈论和经济学的知识,同时还要了解数据科学,如模拟和数据分析。将这两部分结合起来,就形成了一个充满潜力的新兴领域,这正好符合我的主要强项。

TechFlow:您能解释一下什么是 Tokenomics 吗?

Robert:

当然,如果有人问我:“什么是 Tokenomics?”

我会将其描述为一种试图解释协议在其设计的经济方面是如何运作的初步尝试。

你总会遇到技术方面的问题,比如:“这个产品是什么?”

但一旦人们理解了技术层面,他们就会认识到这些经济协调机制的强大。他们会将注意力集中在研究 token 的强大潜力以及它们能够释放出什么,例如当你突然进行空投时。

我们已经看到,当项目最初不发放 token 然后稍后引入它们时会发生什么。Tokenomics 是最早用来描述这一过程的术语。

然而,“Tokenomics”这个术语往往带有饼图和归属时间表的负担。

真正的经济设计关乎你的产品的协调动态。它不仅仅是你在 token 发布前所做的事情或包含在你的白皮书中;它是一个持续的努力,就像技术开发一样。你从一个最小可行产品开始,逐步构建并改进技术——开发者在测试网和主网上进行测试。经济设计也应当采用同样的迭代过程。

Token 设计应该着眼于持续改进,而不是局限于“Tokenomics”这一概念,因为它带有过去实践的包袱。

我们应该更多地考虑经济设计以及它如何随时间发展。

每个 Web3 项目都需要自己的 Tokenomics 吗?

TechFlow:每个 Web3 项目都需要自己的 Tokenomics 吗

Robert:

我认为不是必需的。如果你不需要依赖激励机制,那自然是最好的!

即便如此,对于那些不依赖激励的项目,尝试一些实验仍然可能带来好处。传统经济采用的方法如返现或星巴克优惠券等,但代币因其不可变性提供了一些新的可能性。例如,如果我因为你完成了特定的任务而给你我的代币,我是无法将它收回的。不同于传统的优惠券或奖励,代币一旦拥有即永久属于你。

这种不变性使得代币成为了协议中的一种强大工具。它们可以提供重要的激励,且不必担心撤销的风险,不像某些可能附带条件的里程或优惠券。

协议不必须拥有代币,但如果使用得当,代币确实是一个非常有力的工具。

TechFlow:为何某些协议需要代币设计,而其他协议则不需要?

Robert:

这完全取决于你作为一个协议想要实现的目标。

你是一个面向消费者的应用还是一个 DeFi 应用?

通常,代币的共同应用场景涉及到协调、价值捕捉和价值转移。在这些领域中,代币可以是非常有效的工具。但关键总在于 Tokenomics 和代币设计——实施的方式取决于你自己。

你可能有通过你的协议推出特定代币的目标。但如果操作不当,结果可能会完全偏离预期。这个决策应当是坚固的,确保在你的协议中加入代币能够真正增强你的产品。一旦作出这一决定,就需要对其投入足够的关注,因为虽然代币可以通过经济和动力学带来益处,但如果处理不当,也可能造成伤害。

TechFlow:您能详细说明在去中心化基础设施中使用数字代币与传统法币相比的优势和理由吗?

Robert:

当然。需要数字代币的原因有多个层面,甚至可以试验不同的硬件。代币的典型论点是为了激励供应链。

需要有人购买这些代币并提供存储服务。技术上,你完全可以让用户使用 USDC 或其他法定货币支付,并在加密世界之外运作,即便是在去中心化的加密基础设施上运行,也可以采用中心化的支付方式。

然而,这通常是不合逻辑的,因为中心化的支付方式与去中心化基础设施的初衷相悖

这就是为什么最好坚持使用去中心化的支付方式,例如使用稳定币。这并不一定意味着你必须使用自己的代币;市场上还有其他优秀的支付代币。然而,拥有自己的代币可以带来额外的好处,如控制发行量——你铸造多少代币以及分发给谁

代币设计的美好之处在于它提供了许多自由度。你可以做出任何决策,甚至可以随时间改变这些决策。这是一个强大的工具,可以增长你的社区和参与度。一个简单的机制是治理代币。最初,可能是团队推动事务,但随着成长,你会希望更广泛的社区参与进来。治理代币允许这种过渡。当然,你还可以在此基础上构建更高级的功能。

模块化 Tokenomics 设计

TechFlow:项目在设计其 Tokenomics 时,是否可以采用模块化的方法?

Robert:

是的,理想情况下,你可以实现模块化。这是理想的目标。你可以设定,“好的,供应端的激励是一个模块,治理是一个模块,需求端的激励是一个模块,投资投机部分也是一个模块。”

最终,你只有一个代币,然后你需要弄清楚所有这些如何相互关联。这就是为什么在 DeFi 中治理变得非常有趣。比如,在早期阶段,可能需要通过治理决策来覆盖实际成本。投资者希望知道,如果他们投资于你的协议,从理性的角度看,他们将会获得更好的回报。

这意味着你需要给他们分配你网络的一个重要份额。然而,当这与治理结合时,奖励就变成了依赖关系。例如,如果你分配一定数量给供应方,并留下其余部分由治理决定,那些不出售其代币的运营商将随着时间积累更多的投票权。这可能导致内部问题,因为他们可能会自行决定自己的奖励,而博弈论预测这可能导致权力斗争。

你还需要考虑治理的方面,因为管理不同的利益群体至关重要。仅依赖基于代币的治理可能是不足够的。这就是为什么像 MakerDAO 这样的许多知名协议设立了独立的治理委员会。代币用于确定提案和投票,但是有不同的实体来负责执行决策。这种分离有助于更有效地管理经济体、质押机制和治理。

比较比特币和以太坊的 Tokenomics:变与不变

TechFlow:您观察到了 Tokenomics 的演变吗?不同的项目是如何调整他们的 Tokenomics 模型的,以及进行了哪些改变?

Robert:

代币奖励始终是有意义的,对吗?

像比特币这样的早期项目展示了它们作为网络效应和经济激励的强大力量。比特币固定的发行计划启发了许多平台采用类似的策略。他们经常强调固定发行计划的重要性。

然而,一些人意识到这种方法可能太过限制。因此,他们增加了第二层更具动态性的逻辑,尽管依然是固定的。从这个角度来看,Tokenomics 并没有太大变化:项目设计它,启动它,并持续以固定的通胀率运行。

但已经有了调整。例如,The Graph 随时间改进了其设计。最初,它通过联结曲线为数据索引设置了策划功能。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发现了效率低下的问题并调整了模型。

这表明,虽然初始设计可能是固定的,但学习和调整是必要的。像 DeFi 这样的复杂代币经济需要迭代学习和修改。

重要的是允许进行实验和学习,而不是僵化地坚持初始设计。虽然这种方法看起来比传统的加密叙事更灵活,但它避免了陷入低效模型的困境。这个行业发展迅速,新技术不断涌现。利用模拟、数据科学和持续调整有助于正确设计代币。

TechFlow:哪些 Tokenomics 设计的基本组成部分随时间保持不变?

Robert:

我认为未变的是,基础经济原则自经济学领域发展以来一直是一致的。你的代币及其发行激励贡献,类似于早期比特币激励矿工的方式。这种方式比自己从头开始更有效率。早期比特币的发行量远高于现在。

基本概念仍然是,如果你有一个运行良好的供应体系,你的协议按预期工作并提供良好的用户体验,收入自然会到来。然后这些收入可以支撑系统。这一原则是基础性的,始终相关。

你可以通过增发额外的激励或调整收入流来覆盖某些奖励额,确保即使奖励不减少,整体奖励也是可持续的。

TechFlow:除了比特币之外的其他加密货币在某些方面似乎更复杂。您认为 Tokenomics 或 Web3 协议会变得像智能合约那样可组合吗,考虑到其中涉及的复杂性?有没有简化这些理论的方法?

Robert:

确实如此,这很困难,但这也是比特币的美丽之处。它采用了一个简单的机制。另一方面,当你看到以太坊的方法时,你会发现有一个情况,他们可以通过代码进行思考,调整,并引入经济方面无限的可能性。

如果犯了错误,那么线下讨论就会发挥作用。人们理解新的动态,不同的委员会出现,导致提出分离或合作的提案。这是一个充满挑战的过程,但它允许适应和优化。

复杂性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即使是行业中最聪明的头脑也在解决这些问题,而不是看到每一个动态。预测行为是极其困难的。

长话短说,是的,它很复杂,可能永远不会变得更简单。最简单和最有效的模型已经存在,并且可以被复制。如今,新项目倾向于更复杂、更可调节,而不是静态和僵化。这通常是技术演进的方式。

想想自行车:它们存在已久,曾是最快的交通工具。基本概念保持不变,但它们不再是满足所有现代需求的最佳选择。人们不断添加新功能,创建新问题并解决它们。这种演变使得 Tokenomics 更加复杂但也更加可靠。

目标是达到人们可以理解正在发生的事情的阶段。如果理解丧失,信任也会丧失。平衡不变性与适应性的需求是关键,确保大多数所有者可以投票做出必要的改变,同时保持稳定。

在 Tokenomics 设计中需要注意的常见陷阱

TechFlow:您观察到了哪些 Tokenomics 设计中的常见陷阱可能会伤害一个项目?Tokenomics 设计是帮助还是阻碍了项目的增长?

Robert:

人们很容易掉进将代币当作糖果的陷阱。当你动用代币池时,就像在得到一种奖励。人们会对此上瘾,却没有意识到他们这么做的越多,项目就越只关注于代币。这就是我们现在面临如误导性指标、高总锁定价值(TVL)和低市值等问题的原因。

我们忽视了代币的根本目的。代币不只是奖励;它们是强大的工具,用于协调、增长并加速你的项目的发展。然而,代币不应该遮盖核心产品。说到底,你仍需要构建一个坚固的产品。代币最终会成为你产品的一部分,但它不应成为唯一的焦点。

一开始,你可能觉得你有一定的预算和标准,但最终你会发现,如果没有真正的收入、使用或商业化,你就已经将所有激励都花费在了短期吸引力和炒作上。这通常导致在市场环境变化时迅速崩溃。

这就是为什么我花费大量时间进行简单的模拟,分析供应和销售压力的基本机制,忽略任何叙述性内容。我会提出这样的问题:“你认为这些参与者会持有还是出售代币?”当代币解锁时,这将如何影响市场?理解这些动态对于避免短期激励的陷阱和构建一个可持续的项目至关重要。

案例研究:Safe 的 Tokenomics 设计

TechFlow:我想谈谈 Safe 的 Tokenomics 设计。您对 Safe 的设计和演变有什么见解吗?(注:Safe 是 1KX 投资的一家公司)

Robert:

Safe 两年前推出了他们的代币,最初是一种纯治理代币,不可转让。我非常欣赏它的社区特性。当时,我还没有加入 1KX,所以我并没有非常密切地关注。因为治理运作得很顺畅,我也就没有太多事情需要做。

他们建立了良好的治理结构,有另一位团队成员在这方面提供了帮助。他们制定了清晰的沟通计划,详细说明了让代币可转让所需的步骤。其中一个关键步骤涉及到了代币的实用性,他们得到了政府的认可。现在,这个代币已经可以交易了。

这展示了一个良好的治理代币设计。最初,它是不可转让的,很好地发挥了其作用。他们将代币分发给了目标人群,并一直保持这种状态。然而,社区最终决定使其可转让。

看看这将如何展开将会很有趣。Safe 非常有推动力,对价值捕获和潜在合作有清晰的愿景。他们最近谈到了将成功货币化并围绕此建立经济模型的计划。Safe 是一个优秀的产品,我们投资它是有原因的。

他们现在也有一个积分计划,我认为这是一个趋势,未来会有更多类似的计划出现。例如,我听说 DeFi 领域有类似的倡议。这些计划正在从纯粹的挖矿活动转变,更多地关注真正的产品参与。用户之所以提供反馈,是因为他们真正喜欢这个产品,而不仅仅是为了赚取奖励。

香港稳定币来了

作者:Weilin,PANews

从背景上看,三家机构各不相同,谁的实力更胜一筹?在进入“沙盒”后,这三家机构可以在指定范围内测试预期业务模式,并就日后如何遵守拟议实施的稳定币监管制度与金管局沟通。

香港稳定币来了

7月18日,香港金管局公布首批共三家“沙盒”参与机构名单,包括京东币链科技(香港)有限公司、圆币创新科技有限公司,以及联合申请的渣打银行(香港)有限公司、安拟集团有限公司 (Animoca Brands Limited)、香港电讯有限公司(HKT)。

此前,香港金管局今年3月宣布推出稳定币发行人“沙盒”,随后收到数十家机构的咨询,部分准备比较充足的机构提交了正式申请。在进入“沙盒”后,这三家机构可以在指定范围内测试预期业务模式,并就日后如何遵守拟议实施的稳定币监管制度与金管局沟通。

从背景上看,三家机构各不相同,谁的实力更胜一筹?Hashkey的分析师Jeffery Ding表示,香港稳定币将“多面开花”,也将成世界首个支持银行发稳定币的地区。目前,数字银行与保险业也已经行动起来,将与“沙盒”参与机构建立更多的合作。

“沙盒”名单公布,哪家申请者最有实力?

从背景上看,京东币链科技的母公司京东科技有电商背景。京东币链科技公司在2024年3月正式注册,主要业务包括数字货币支付系统和区块链基础设施建设。

根据领英的资料显示,公司CEO刘鹏现任京东科技副总裁,长期深耕于金融科技领域,先后供职于腾讯、华为、蚂蚁金服、京东等企业。目前,京东币链科技已获得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SFC)的第1类(证券交易)、第4类(就证券提供意见)和第9类(资产管理)牌照。

香港稳定币来了

圆币创新科技有DeFi、数字支付和金融科技背景,公司开发并运营多种DeFi应用,为用户提供包括去中心化交易、借贷、收益农场等服务。通过技术创新,圆币创新科技为用户提供数字货币支付解决方案,支持多种数字货币的支付和结算服务。公司正在积极推进以港元为基础的稳定币HKDR的研发和发行。

渣打银行(香港)有限公司、Animoca Brands Limited、HKT三家强强联手。渣打银行(香港)有限公司正在设立比特币和以太坊交易柜台,使其成为首批进入现货加密货币交易的全球银行之一。此外,渣打银行通过其子公司Zodia Custody在香港推出了加密货币托管服务,主要面向机构投资者。在区块链应用方面,渣打银行(香港)已成功完成了首个跨区块链平台的试点交易,该交易连接了香港的eTradeConnect和中国人民银行的贸易金融平台(PBCTFP)。

至于Animoca Brands Limited,这家业内熟悉的总部位于香港的领先区块链游戏和数字娱乐公司,在2024年第一季度报告了显著的财务增长。公司在该季度的预订收入达到了9000万美元,相比2023年同期的5200万美元增长了72%。其中,6500万美元来自数字资产咨询服务,包括代币咨询、交易和区块链节点运营。

香港电讯有限公司(HKT)是香港最大的综合电讯服务提供商之一,该公司成立于1925年。

香港稳定币来了

法币稳定币需持牌才可面向零售用户

稳定币是香港扶持Web3发展的重要承诺和项目之一。

自2022年1月起,香港监管部门就一直在推动稳定币政策进展。2022年1月的讨论过程,汇总了收到的反馈意见,并明确了监管框架的初步方向 。

2023年12月27日:香港财经事务及库务局(财库局)和金管局联合发布了关于稳定币发行人拟议监管制度的咨询文件,进一步征求公众和行业的意见。

2024年3月12日:金管局公布了“稳定币发行人沙盒”政策,允许在监管沙盒内测试稳定币发行。

2024年7月17日:发布了咨询总结,汇总公众意见和反馈,提出了关于在香港实施稳定币发行人监管制度的立法建议。下一阶段提交立法会审议,并发出相关指引。

此次”沙盒”批准的关键之一,是申请者需要提出具体的应用场景,并说明其稳定币业务如何切实可行地解决经济活动中的痛点,为香港的经济和金融活动带来效益和新机遇。首批参与“沙盒”的三家机构提出的主要应用场景包括支付、供应链管理和资本市场用例。“沙盒”参与机构亦提出其他用例,包括Web3、游戏以及虚拟资产交易等。

早在2023年12月27日,香港金融管理局总裁余伟文就撰文指出,稳定币则有机会成为传统金融与虚拟资产市场的介面(注:媒介)。如稳定币逐渐成为大众选用的其中一种支付方式,数字支付与实体经济可能会进一步结合,稳定币是否真正具备“稳定”的条件,就会变得尤为重要。

从持有者角度而言,若稳定币发行人未能保持充足的储备资产以维持稳定币的稳定价值,或未能在合理的时间内按面值赎回稳定币,除了会令持有者蒙受金钱上的损失,亦会影响他们日常支付需求,因而扰乱经济活动。另外,稳定币发行人为满足赎回要求,有可能需要在金融市场抛售储备资产以换取现金、亦会对金融稳定造成冲击。

根据金管局拟议的制度,发行人若要在香港发行参考单一或多种法定货币的稳定币(“法币稳定币”),则必须向金管局申请相关牌照。发行人将需要在港有实体存在和配置管理层,并符合一定的资本要求。持牌人应制定有效的稳定机制,例如维持由优质并具高流动性的资产(如相应币种的银行存款或短期债务证券)所组成的储备资产并作妥善托管安排,以确保用户能按照他们的意愿随时按面值将稳定币换成法定货币。持牌人亦需遵守相应的管治、风险管理及打击洗钱及恐怖分子资金筹集的措施等。

香港稳定币来了

此外,金管局亦计划为其他有意提供稳定币购买服务的市场参与者设定规定。其中,将要求只有持牌发行人发行的法币稳定币才可以出售给零售投资者。

考虑到“沙盒”有效运作的实际需要,“入盒”门槛有相当的要求,只有完全满足以上条件的申请者方能“入盒”。在完成立法、新法例生效之前,金管局会继续处理“沙盒”的查询和申请。

此外,进入“沙盒”并非将来申请稳定币发行人牌照的先决条件。这些机构必须严格遵守“沙盒”的要求,例如不得以“沙盒”相关名义向公众集资或提供任何投资产品,以及在起步阶段不能使用公众的资金。

稳定币有望“多面开花”

针对香港财库局及金管局发表的稳定币发行人监管制度咨询总结,HashKey Group首席分析师Jeffrey Ding认为,目前香港对法币稳定币发行人有严格的监管制度,要求发行人必须确保法币稳定币获得优质及具高流动性储备资产的全额支持。目前采用率最高的USDT和USDC,未来能否在香港交易的问题,就要看看他们能否成功过渡。问题其一,要在香港拥有实体公司的发行方才可申请。其二,如果以欧洲MiCA稳定币监管政策来看,或许仅有支持将储备金放在银行的发行商,方可在变局中得到监管认可,这会对部分发行商造成阻碍。

在另一方面,香港也可能出现稳定币“多面开花”的场景。例如银行有自己的稳定币,交易所有自己的稳定币。如果银行成功推出自己的稳定币,香港将会是第一个银行推出稳定币的地方,这将对全球稳定币监管政策起到示范作用。

沙盒推出吸引了业界相关人士和机构的关注,ZA Bank行政总裁姚文松表示,目前正与近10家稳定币企业洽谈合作,相信未来还有更多项目推出。香港数字资产保险公司,OneInfinity by OneDegree营运总监章昱称,公司已经开发定制的保险和风险管理解决方案,协助稳定币发行人管理相关风险。毕马威中国香港银行业高级合伙人马绍辉指出,引入稳定币发行人监管制度,可望推动稳定币在本港实际应用的创新和发展。

    北京新增11款已完成备案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

    7月21日消息,据微信号“网信北京”,根据《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截至7月20日,北京市新增11款已完成备案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累计已完成82款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备案。已上线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或功能,应在显著位置或产品详情页面,公示所使用已备案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情况,注明模型名称、备案编号。

    一周代币解锁:ALT迎来天量解锁,WLD通胀加速

    下周, 12 个项目迎来代币解锁事件。ALT 迎来天量解锁,WLD 通胀速率飙升,ID、YGG 解锁比例较高。

    一周代币解锁:ALT迎来天量解锁,WLD通胀加速

    AltLayer

    项目推特:

    项目官网:

    本次解锁数量: 6.8 亿枚

    本次解锁金额:约 1.1 亿美元

    AltLayer 是一个开放、去中心化的 Rollups 协议,结合了 Restaked rollup 的念,它采用现有的 rollup(从任何 rollup 堆栈中衍生而来,如 OP Stack、Arbitrum Orbit、ZKStack、Polygon CDK 等),并为它们提供增强的安全性、去中心化、互操作性、快速终结性。此外 AltLayer 还提供临时执行层的服务。

    ALT 即将迎来投资者解锁时代,当前流通量仅为总量的 16% ,解锁数量众多,分别为投资者 3.08 亿枚(4726 万美元)、团队 1.88 亿枚(2885 万美元)、顾问 8300 万枚(1274 万美元)、财库 4479 万枚(687 万美元)、协议发展 3542 万枚(543 万美元)、生态 2500 万枚(384 万美元)。

    具体释放曲线如下:

    一周代币解锁:ALT迎来天量解锁,WLD通胀加速

    Worldcoin

    项目推特:

    项目官网:

    本次解锁数量: 2995 万枚

    本次解锁金额:约 7756 万美元

    Worldcoin 是由 OpenAI 创始人 Sam Altman 创立的 crypto 项目。由于全世界目前有大多数人无法通过数字方式来验证身份,Worldcoin 的愿景是建设一个全球最大的,公平的数字身份和货币体系。以此来帮助每一个人进入全球金融体系。

    WLD 即将开启面向 TFH 的线性解锁,后续每日解锁将上升至 532 万枚。需要关注,当前社区已领取比例远小于理论上限,因此 TFH 解锁影响将远大于下图的直观表现。

    具体释放曲线如下:

    一周代币解锁:ALT迎来天量解锁,WLD通胀加速

    Space ID

    项目推特:

    项目官网:

    本次解锁数量: 1856 万枚

    本次解锁金额:约 902 万美元

    Space ID 是一个创建于 BSC 链上的去中心化的域名服务协议。它致力于构建一个通用名称服务网络,该网络将跨区块链的人员、信息、资产和应用程序无缝连接起来。并且允许用户可以绑定自己多个链的身份,社区可以通过 SPACE ID 的网络构建自己的域名服务。

    当前 ID 解锁量占总量的 34% ,本轮解锁为常规线性解锁,分别为社区空投 583 万枚(270 万美元)、基金会 500 万枚(231 万美元)、市场营销 488 万枚(225 万美元)、生态基金 278 万枚(128 万美元)。

    具体释放曲线如下:

    一周代币解锁:ALT迎来天量解锁,WLD通胀加速

    YGG

    项目推特:

    项目官网:

    本次解锁数量: 1408 万枚

    本次解锁金额:约 747 万美元

    Yield Guild Games (YGG)是一个去中心化的自治组织 (DAO),用于投资基于虚拟世界和区块链游戏的 NFT。

    YGG 已解锁量占总量的 65% ,本轮为常规线性解锁,面向社区释放 532 万枚,价值 279 万美元;面向创始人释放 417 万枚,价值 218 万美元;面向财库释放 231 万枚,价值 121 万美元;面向投资者释放 228 万枚,价值 119 万美元。

    具体释放曲线如下:

    一周代币解锁:ALT迎来天量解锁,WLD通胀加速

    哪里是 Web3 的福地?

    作者:孟岩的区块链思考

    最近我跑了半个地球,先后去了加纳首都阿克拉、瑞士第一大城市苏黎世、中东经济门户迪拜,当然还有辐射东南亚的新加坡和背靠中国内地的香港,主要是参加几个行业会议,顺便考察一下当地的 Web3 产业发展机遇。加上去年我跑过的卢旺达,长居的澳洲和一直最为关注的中国内地,我现在对于这些地方区块链和 Web3 的现状和发展前景,算是有一些直观认识和判断,拿出来跟大家分享一下。

    偏头防弹

    首先要界定清楚,我说的“区块链和 Web3”到底是个什么,因为每次我讲这些内容的时候,就会有一帮人跳出来说,啥区块链?啥 Web3?跟 crypto 啥关系?为了对付这些偷袭的子弹,让我先偏一偏头,解释一下我的立场。

    是这样的,区块链技术催生了一个新的行业叫加密数字经济,简称 crypto。跟其他产业一样,crypto 也有实体部分和交易部分。跟其他产业不一样的是,由于区块链本身就是价值互联网协议,自带交易基础设施,所以 crypto 在内部就可以完成资产的表达和交易,而不用像其他行业一样,要跑到一个专门的外部场所去交易。这个特点太突出了,太亮眼了,所以 crypto 行业最初这十年几乎所有的热点都是围绕交易环节展开的。但是这并不是说 crypto 没有实际业务,只要追问一句,你交易的资产是什么呢?那还是要由实际业务来决定。

    现在在这个行业里,围绕实际业务,有三条进路。第一条进路就是投机赌博,现在这个行业里很多项目都是这种,前台一个币,后面全是戏。好一点的是 meme,明白告诉你我啥也没有,就是个文化衫,开放式赌局。比较恶劣的是装模作样做业务,外界以为有啥,其实都是假的,实际就是庞氏骗局。第二条进路是“产业区块链”或者 RWA,就是区块链数字资产对接现实世界里的业务。第三条进路是 Web3,典型代表就是比特币、以太坊、Solana 这种,下面确实有业务,而且这个东西是开放互联网里的基础设施或者应用。

    我一直专注于产业区块链和 Web3 这两条路,认为这才是长期可持续的正路,我发起的项目也都是强调实际业务,慢是慢一点,但心里踏实,而且我坚信长期来说收益更大。当然我接触这个行业里大多数的玩家都是交易型的,捕捉交易机会获利,不太关注实际业务。

    搞实际业务的和搞交易的,这两类人其实都需要。但我这样的人发表观点,很多时候就被交易型玩家所不理解甚至嘲讽,所以我这里要特别说明一下,我讲的是 crypto 行业里的“实体业务”部分,所以在叙述时,经常使用“区块链和 Web3”这么冗长的表述。至于有很多只搞交易,又不太善于思考的人,一口咬定 crypto 里没有实际业务,就是个纯赌局,这种浅薄愚蠢的观点,我就不花时间反驳了。

    信息化大框架里的区块链和 Web3

    不管是产业区块链还是 Web3,实际上都应该放在信息化的框架里来看待。信息化是整个人类文明的一个持续不断的大过程,绵延了数万年,是个大框架。不过我们通常说的信息化,就最近这几十年的事儿,主要是基于数字计算机和网络的信息化。这个过程,实际上是从军事工业萌芽,在企业端发展起来的。后来消费互联网异军突起,大大改变了整个信息化的路径和格局,创造了一个新范式。

    现在,区块链和零知识证明等技术有可能创造第三个信息化的范式。这个新范式,在企业端的发展就是产业区块链和 RWA,在消费互联网端的发展就是 Web3。

    为什么敢说是新范式?因为区块链重新定义了互联网中的账户体系和资源托管模型,这与现在的中心化互联网是从 DNA 上就不同,所以它要么完全发展不起来,只要发展起来,就一定是传统互联网没有见过的新物种。

    而在数字时代,新物种无论现在多么弱小,都是不容忽视的,因为它一旦长大,就可能带来一种你完全无力抵抗的新维度上的竞争。而在产业区块链和 Web3 之间,我的基本看法是,Web3 会比产业区块链来得更快更猛,所以现在应该聚焦于 Web3 的讨论。而要讨论 Web3 在全球不同地区的发展机会,要先看看各个地区信息化发展的形式。

    现在全球信息化的整体形势是什么呢?简而言之,就是中美两国在搞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竞赛,欧洲澳洲在失眠,而非洲和东南亚的高成长国家在进行第一次大规模的信息化建设,而新加坡和迪拜,则希望在这个过程中吃到最大一块红利。

    下面分不同地区谈一下我的印象。

    失眠的欧洲和澳洲

    欧洲和澳洲的情况表面很像。两个地区的互联网基础设施都还不错,但没有出现引领性的大企业,实际应用的深度和创新水平比较中美差了一大块。对于区块链、Web3 和通证化这些新技术、新趋势,他们都知道,也都关注,但实际态度是叶公好龙。也就是说,原则上,既然是创新,都很欢迎很支持,但你要是当了真,认真去推动,那么一遇到具体问题、具体矛盾,马上就裹足不前。所以现在两个地区都是这样,眼睁睁的看着有这么个事,睡又睡不着,起又起不来,所以说是失眠。

    不过我认为两个地区失眠的底层逻辑是不一样的。澳洲的问题是缺乏动力,自身日子太好过,创新这种事情,随遇而安,跟着美英走就是了。美国没有做起来的技术,咱也不急着抢那个头彩,英国没有定好监管规则,那咱就先等着。实际上我在澳洲居住多年,这里的管制比较宽松,市场不大不小,真的要积极做事做事的话,空间是有的。但是只要跟本地的公司或者人一合作,你就会发现他们没有多大积极性。但凡有点难处,就各种退堂鼓,天空飘来六个字:“懒得动,没必要”。

    欧洲则不同,他们并非没有自主发展的想法,也不是看不到区块链技术的价值,但是他们的治理机制太复杂,条文繁琐,束缚太多,干不动。我在瑞士参加欧洲的 FinTech 会议,通证化(tokenization)是绝对主角。但是各方诸侯的发言,格式都差不多,先充分肯定区块链和通证化的价值和意义,表达对其长远前景的信心,然后一谈到当下,就拉出一个长长的清单,这个约束,那个限制。天下之事最不可为者,名为必由之路,实则有不测之坑。依我看,欧洲的事情难办。

    所以两个地方都是失眠,一个是懒得动,一个是被绑住了手脚动弹不得。

    互锁的中国内地和香港

    (这一部分公众号发表时有删减,全文请看我推特)

    中国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最大赢家,照理来说是 Web3 革命最有资格的引领者。但是历史反复证明,上一个周期的赢家,反而特别容易在下一个周期中掉队。很多人将此归结于路径依赖,也就是说利益集团即使明明知道正确的方向,也会出于维护既得利益的目的,舍大家保小家,选择保守的路径。但我认为在中国互联网行业,冒险精神和自我革命的血性还是有的,因为路径依赖并不是主要问题。如果说有问题,问题主要还是出在认识上。

    Web3 这个东西确实不是一般的产业,自带超强的交易性和投机性,活性十足,稍微一控制不好,就会引发金融方面的麻烦。而现在中国又处在一个对麻烦特别敏感、对稳定要求特别高的周期,面对 Web3 这种亦正亦邪的“坏小子”,要让决策者下决心就不那么容易。跟进吧,可能会冲击现有的大企业和产业格局,可能会引发一些乱象,还可能会加重金融监管负担。不跟吧,任由这个东西放到国际上去裂变反应,不知道人家会裂变出什么怪物,也不知道这样的怪物会产生多大的影响,搞不好就会倒过来令自己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因此,中国在发展 Web3 这件事情上是有些举棋不定的,进则投鼠忌器,退则有踏空之忧。

    很多人认为,香港作为一个区块链试验区,就承载着特殊使命,帮助中国大陆摸摸 Web3 的石头。

    但是香港这个地方,虽然贵为国际金融中心,但是其实核心的优势全部集中在金融交易上。你让他干点实体经济,“我不当大哥很久了”。当年搞互联网就没搞起来,如今连电影都不会拍了,现在指望他去独立探索全球互联网产业的新范式,无论是从产业基础、人才储备还是市场规模,其实都是关山难越。所以在实践中,香港的公司,不管你天球河图,金人玉佛,我只聚焦“交易”这一点,因为只有这一件事情是香港的比较优势。这显然与为大陆探索 Web3 新范式这样的需求相去甚远。

    当然,数字资产交易在 Web3 当中是一个关键节点,假如大陆的 Web3 产业能够发展起来,香港能够做好交易这一件事,也就足够了。但是现在的问题是,大陆等着你香港作为特区探索出一条道路来才好去发展 Web3,而香港等着你大陆 Web3 产业提供数字资产来交易赚手续费,两边互相等,谁也破不了局,就成了互锁局面了。

    东南亚和非洲的大机会

    中国如果在 Web3 方面不破局,那么全球最有可能开辟新局面、裂变新怪物的地区,一个当然还是美国,另一个,我以为就是东南亚和非洲。美国,我还没去,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但最近两年,我到非洲和新加坡去的次数多,待的时间长,有些观察。

    这几年东南亚和非洲的一些国家开始进入高速经济增长阶段,经济规模虽然还不大,但是卷入数亿人口,潜力很大,对信息化建设提出了迫切的需求。于是这些国家正在经历第一次大规模 IT 和互联网建设。中国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也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所以我们不陌生。所谓一鼓作气,第一次爬科技树,好奇心最重,心态最开放,诚意最足,积极性最高。这些国家现在就在这个阶段。

    不过跟中国相比,他们的很多基础逻辑又有所不同。中国 IT 建设起步的时候,正是冷战结束,全球化势如破竹的历史阶段,所以中国基本上采取拿来主义,直接引入美国技术和成套解决方案,并没有过多考虑什么自主可控、数据主权、隐私保护之类的需求。直到 2013 年棱镜门事件爆发以后才回来补这一课,并且走出了以消费互联网为核心架构、以超级互联网平台为主力的特色的信息化道路。

    现在亚非国家经济快速发展,也需要配套的 IT 建设,但是时代变了,逻辑也变了。一是全球化时代结束,中美在很多领域展开激烈竞争,两虎相争,渔翁得利,这些国家拥有较大的选择空间。二是数据主权和隐私保护的观念增强了,哪怕再弱小的国家和企业,也不愿意在外国大公司的数字棱镜里裸奔。三是互联网的巨大成功所产生的示范效应,使得稍具规模的经济体,都希望扶植和建立自己的平台,肥水不流外人田。

    这几个变化带来一个什么后果呢?就是原来美国大公司创造,后来由华为这样的中国公司演绎到极致的那种大公司扩张的模式,现在走不通了,或者至少阻力大大增加了。就拿数据隐私保护来说,原来的模式,大公司们只要跟用户签一纸承诺,然后隔三差五地发发公关稿自我标榜一下,就可以长驱直入,拿到用户的全部数据,背后想怎么卖怎么卖,想怎么分析怎么分析,所获得的收益统统装进自己腰包,用户别说反对,连知道都不知道。这样的好事,以后不会再有了。

    现在这些国家搞互联网,都希望扶植自己的平台。外国大公司可以进来卖设备、卖技术、可以参与建设、可以帮着培养人才,但是你要直接把触角伸到我的经济末梢,让我们无条件加入你的网络,成为你大国网络平台的一个地市级子网,对不起,这个我懂,这个叫数字殖民主义,我们可没这么幼稚。

    可是问题就在于,互联网这个东西是有网络效应的。中国互联网平台面向全中国,美国互联网公司面向除了中国的全世界,这样建立起来的网络才有规模效益,做大才能做强。你们每个国家不愿意加入一个大的网络,都要扶植自主平台,结果这一小片,那一小片,一个个都发育不良,不仅没有规模效益,而且给跨境的合作带来无穷无尽的麻烦。

    这些国家的有识之士对这个问题是了解的。我在加纳参加一个会议的时候,有一个南非的行业领袖发言说,非洲人言必称非洲,但哪里有非洲?这里只是一个被殖民者碎片化的大陆,50 多个国家,48 种货币,内部经济交流无比繁琐,对外贸易远超大陆内的相互贸易,所以他想搞一个非洲数字经济共同体。我去卢旺达的时候发现,他们一个一千三百多万人的国家,类似“支付宝”这样的支付网络有十几个,大多只有几万到几十万用户,把这么点市场切得稀碎,哪家都做不大、做不强。同样的问题,东南亚也存在。

    说到这里,区块链和 Web3 对于非洲和东南亚国家信息化建设的价值就体现出来了。一个是所有权明晰,二是防篡改,建共识,传递信任,三是价值网络下沉到互联网协议层,大家业务分开,但交易方面可以整合互联,利益也能共享,四是配合零知识证明等技术,隐私保护也能解决得很好。有这么多优点,再加上他们在信息化上初生牛犊不怕虎,又没有很强大的既得利益集团阻挠,这就不难解释现在全世界对区块链和 Web3 技术最热情、最好奇的地区集中在非洲和东南亚了。

    我在跟这些地方的人士交流的时候,能够真切地感受到他们身上对于 Web3 技术质朴的热情和期待,他们是真的想用 Web3 技术解决实际问题。而在其他地方,这种质朴的热情现在已经比较稀缺了,更多的人只关心怎么搞钱。而这也是我认为非洲和东南亚国家进行 Web3 建设的一个重要风险。他们的监管能力比较弱,如果不小心被误导入歧途,爆几个雷,态度可能会瞬间一百八十度掉头。好在前面这样的事情也发生了不少,所以他们现在普遍也比较谨慎,不那么容易被忽悠。在区块链与 Web3 方面,他们比较认新加坡和国际清算行这样的机构。这也就给新加坡带来了一个独特的历史机遇。

    新加坡与迪拜:都是中心,但非常不一样

    新加坡明显看到了东南亚和非洲信息化和数字经济的重大机遇,新加坡金管局(MAS)从几年前开始就启动了一系列的项目和计划,并且满世界到处开会。最近,MAS 提出了“全球一层链(GL1)”计划,牵头创建一个由各国商业银行、金融机构和商业机构共同支持、共同使用、共享收益的跨境区块链,比较集中地体现了新加坡在区块链和 Web3 领域的战略意图。

    明眼人不难看出,新加坡在区块链和 Web3 上的这些战略,完全不是为其国内市场考虑的,也不是打算像互联网大厂一样那么霸道地直接把自己的业务铺设到别国的经济末梢,而是以东南亚、非洲和其他地区为市场腹地,面向企业提供一个与现有范式共存相容、自愿加入、利益共享的价值网络。这个无疑是区块链应用的一个最大公约数,符合东南亚和非洲发展中国家的需求。新加坡本身在金融监管和金融科技领域具有全球的美誉度,特别是在东南亚和非洲国家心目中,堪称楷模,所以在我接触的非洲和东南亚国家,无论政府还是企业,对于新加坡牵头的区块链和 Web3 计划,普遍是认可和信任的,也更少防备心。因此新加坡确实有可能做成这件事情。

    这件事情对新加坡的意义很重大,如果新加坡能够在东南亚和非洲的信息化建设中充当一个主要的牵头者,并且把 GL1 这样的跨国数字经济区块链真正用起来,那么它就可以争取成为印太地区数字经济的首都。

    但新加坡选择的这条路线,其实也包含了一个很强的假设,就是区块链和 Web3 是能够藏在传统互联网之后的,是企业的基础设施,而不面对普通用户。像 GL1 这样的链,我们称为“开放联盟链”,只是向现有的机构开放,普通用户还是沿用今天的方式使用中心化的互联网平台服务,与区块链隔离开。这样整个 Web3 的落地可以不破坏现有产业格局的情况下,由现有的政府机构和企业牵头,有序地推进。但如果这个假设出了问题怎么办?如果  Web3 将来通过社交或游戏的方式直接走向大规模应用,如果普通互联网用户都开始拥有一个或多个 Web3 账户,并在其中相互进行交流和交易,会发生什么?毫无疑问,这才是 Web3 最自然的业态,而这种业态势必会颠覆现有的互联网产业格局和应用范式。如果发生这种情况,新加坡就必须调整自己的战略。

    相比之下,迪拜对于 Web3 则采取了一种无为而治的态度。迪拜这个地方,建的像未来城市一样,但其实是特意做的表面功夫。阿联酋真正的财富中心在阿布扎比。迪拜自己也知道这一点,所以他们的核心竞争力就是靠着超前的基建、宽松的监管和目前还不错的成本优势,大规模吸引外国人驻扎。迪拜本身并没有什么产业政策,“筑巢引凤,放任自由”,迪拜是真诚的,也是迪拜写在基因里的东西。我在迪拜参观了其历史博物馆,仔细学习了这座城市的历史。在石油财富改变国家命运之前,迪拜只是一个靠采天然珍珠为生的阿拉伯穷苦小邦,这里的历代统治者都对商人采取极为宽松和友好的态度。过去迪拜是靠这个政策生存和发展下来,现在也是希望靠这个政策发达起来。

    跟新加坡相比,迪拜对于 Web3 的理解差得很远。新加坡政府可能是全世界最懂区块链和 Web3 的政府,因为懂,所以新加坡有信心去设计战略,并且积极引导这个产业的发展。但也因为懂,就会对某些业务说不。而迪拜则不同,迪拜这个城市,三百多万人口里 90% 都是外国人,从世界各地带来三百六十行,迪拜政府不可能每行都懂。既然不懂,就不会制定产业政策,提供产业支持,但同时也不会拒绝,所以迪拜政府也想得很清楚,唯有充分放松,任由各路能人大显身手。

    在这种情况下,迪拜的优势是很突出的。如果有对宽松的监管有较高要求的业务,放在迪拜是最合适的。现在,迪拜变成了 crypto 中心化交易所的主要基地,就很清楚地表明了它的这个定位。

    迪拜的另一个优势是成本。当然迪拜的成本不低,但分跟谁比,跟东南亚和中国内地比,肯定是很高,但如果是跟香港、新加坡相比,迪拜的成本就太有竞争力了。同样做一件事情,运营成本比新加坡降低一半,并不是很难达到的目标。因此面向国际市场、团队规模比较大、又要求监管宽松的业务,迪拜可能是不二之选。

    所以比较起来,新加坡有明确的链上数字经济战略,并配套了相关政策和支持,目标是把握住亚非大批国家高速成长成为国际数字经济首都。迪拜并没有这样的战略,但是胜在宽松无为,成本尚有竞争力。

    比较完这些地区,最后我做一个总结。

    除非中国和美国对于 Web3 产业的态度突然出现戏剧性变化,否则区块链和 Web3 找不到像当年互联网、移动互联网那样集各种有利条件于一身的单一大市场。因此,Web3 团队被迫在初创阶段就需要考虑全球的布局。在我看来,一个比较理想的策略是,立足新加坡和迪拜,积极配合新加坡的战略,把握东南亚和非洲搞初次信息化的市场机会,同时也利用好迪拜的监管环境和成本优势,做好全局优化。

    这篇文章没有提到日、韩和美国,是重要的缺失。主要是因为这段时间我没有去过,因此没有发言权。好在下半年我有机会去一趟美国,到时候如果有收获的话,说不定会补一篇。

    以太坊的进化:二层扩展与一键多链的无限潜力

    原文作者:YBB Capital Researcher  Ac-Core

    以太坊的进化:二层扩展与一键多链的无限潜力

    TLDR

    • 跨链资产转移因不同区块链的架构和共识机制各异,缺乏统一标准,导致复杂且昂贵的验证过程,限制资产流动;现有第三方桥接器面临信任和安全挑战,中心化桥接器需维持流动性,成本转嫁用户,一键发链如同解决三角问题是一个折中的资产桥接方案。

    • 市场成熟度 OP Stack 与 Superchain 率先抢占市场,Base 已成为成功代表;AggLayer 凭借与以太坊的原生兼容性更易被接受,但需确保聚合过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Elastic Chain 需评判 ZKsSync 自身的发展,无论市场还是技术仍是短期看 OP,长期看 ZK。

    • 在行业创新不足的背景下,DeFi 仍是 Rollup 出现的主要应用。现阶段 DePIN、RWA、大型 GameFi 在 Rollup 出现概率不高,SocialFi 和 NFT 市场会出现在 Rollup,但市场热度未知。马太效应整体适合区块链,无限增发的 Rollup 趋势长期关注头部,短期关注中下游。

    一、连接链间的孤岛:桥接器的问题

    在我们进行跨链资产转移时,不同区块链各自拥有独特的架构、共识机制、状态证明和状态转换,并且缺乏统一的标准和互操作性导致跨链通信和数据交换存在着一定的复杂性。这些验证过程通常过于昂贵,无法在链上执行。 这种限制导致使用多签名委员会来证明对方链状态的认证网络激增。所以目前没有一种能够实现所有区块链之间互操作的通用去中心化的标准或协议,这限制了资产在不同区块链之间的自由流动。

    为促进跨链资产转移,虽出现了大量第三方桥接器,但这些桥接器在运营上面临着“信任问题”的巨大的网络安全挑战。即使中心化桥接器能够完全确保安全,仍需要在每个集成链上维持足够的流动性来维持运营,其成本也会转嫁给用户。当前存在无法满足原生的去中心化资产桥接和难以对第三方桥接器产生信任的问题,ZKsync、Polygon、Optimism 三者分别推出了自己更加原生的 Elastic Chain、AggLayer、Superchain Explainer 的本地化多链扩展方案。

    二、ZKsync 3.0 :Elastic Chain

    以太坊的进化:二层扩展与一键多链的无限潜力

    图源:zksync.mirror

    2023 年 ZKsync 背后的主要开发公司 Matter Labs 发布了他们的 ZK Stack,这是一个允许开发者在 ZKsync 技术基础上构建自己的区块链的工具包,从本质上讲这些定制链都将通过弹性链( Elastic Chain)相互连接,让 ZKsync 3.0 从单个以太坊 L2 变为 The Elastic Chain。

    ZKsync 3.0 协议的核心升级于 2024 年 6 月 7 日发布,是 ZKsync 现阶段最复杂的一次升级,将 ZKsync L1 桥重新配置为共享路由器合约,以支持不断扩大的可互操作 ZK 链网络,ZK Rollup 框架 ZK Stack 支持的链之间的本地、无信任、低成本互操作性。

    根据 Matter Labs 的解释:”Elastic Chain 是一个由 ZK Chains(rollups、validiums 和 volitions)组成的无限可扩展网络,它们通过数学验证方法确保其安全性,并在统一直观的用户体验下实现无缝互操作,旨在让用户在不同的 ZKsync 生态系统内的互操作性更加顺滑流畅。

    2.1 Elastic Chain 弹性链架构

    Elastic Chain 并不是单单依靠 ZK 技术实现的,相同也无法通过给其他非 ZK 的多链系统加上 ZK 证明的“补丁”来实现,先从高纬度来看其网络是由 ZK Router、ZK Gateway、 ZK Chains 三部分来实现的。

    1.ZK Router(ZK 路由器):

    • 核心路由机制:ZK Router 是 ZKSync 3.0 架构的主要路由组件,负责管理和协调网络中的不同链和节点之间的通信和数据传输;

    • 跨链通信:通过高效的跨链通信协议,ZK Router 确保不同链之间的数据能够快速、安全地传输,提升整体网络的互操作性和性能。

    2.ZK Gateway(ZK 网关 / 出入口):

    • 入口和出口节点:ZK Gateway 充当 ZKSync 3.0 网络的入口和出口节点,处理外部区块链(例如以太坊主链)与 ZKSync 网络之间的交互;

    • 资产桥接:负责资产在外部区块链和 ZKSync 网络之间的桥接和转移,确保资产能够安全高效地在不同链之间流动;

    • 交易聚合:将用户的交易聚合成批量,然后生成零知识证明,提交到外部区块链进行验证,减少链上数据负载和交易费用;

    • 中间件:整体可以理解为部署在以太坊和 ZK Chains 之间的中间件,以促进 ZK Chains 之间的全面互操作性。

    3.ZK Chains(ZK 链本身):

    通过生成和验证零知识证明确保交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将结果提交给 ZK Router 进行汇总和协调。并通过 ZK Gateway 和 L1 智能合约相互连接,使用 ZK Stack 构建的完全独立运行,可定制的自主 Rollup、Validium 或 Volitions。

    据 ZKsync 解释,Gateway 是 Elastic Chain 的关键组件以实现 ZK Chains 无缝结算到以太坊。通过 Gateway 提交证明和数据到以太坊,具有以下优势:

    • 跨批次和跨链的证明合成,降低L1验证成本;

    • 状态差压缩对于发送到 Gateway 的小批次数据进行压缩,并以大批次的方式高效转发到L1;

    • 更快的最终确认通过验证链的证明并防止其矛盾,以实现低延迟的跨链桥接,这由大量验证者的质押来强化。ZK Chain 无需信任其他链;

    • 活跃性每个 ZK Chain 的活跃性由其验证者独立管理,Gateway 不影响其活跃性,链可以自由离开 Gateway;

    • 抗审查性跨链强制交易将比普通L1抗审查交易便宜,使其对所有用户更具可及性。

    ZK Chains 无需使用 ZK Gateway,可以直接结算到以太坊,并可随时选择离开 ZK Gateway 网络而不影响其链的安全性。ZK Chains 可以在使用 ZK Gateway 和直接结算到以太坊之间自由切换。ZK Gateway 将由去中心化、无信任的验证者集群操作,以确保网络的弹性和可靠性。参与这个去中心化验证过程需要 ERC 20 代币。ZKSync 网络治理将指定一种代币用于此目的(可以是 ZK 代币)。

    验证者将收取桥接费用以及每字节状态差数据发布到 ZK Gateway 的费用。这为验证者提供了加入 ZK Gateway 的激励,因为随着越来越多的价值交易上链,他们的收入可以成倍增长。同时,由于验证者提供的重新压缩服务,通过 ZK Gateway 结算数据将比直接在以太坊网络上结算更便宜,这或许也是大多数 ZK Chains 可能会选择加入的原因。

    三、Polygon 2.0 :Agglayer

    以太坊的进化:二层扩展与一键多链的无限潜力

    图源:Polygon Agglayer

    3.1 Agglayer 设计溯源

    与 OP Stack 和 ZK Stack 类似,可使用 Polygon CDK 创建的区块链可直接接入 Agglayer,利用其统一的桥接和安全性服务,实现与其他区块链的互操作性共同构成了 Polygon 2.0 的核心架构。

    Agglayer 的核心思想源于 Umbra Research 提出的共享有效性排序(Shared Validity Sequencing)设计,该设计旨在实现多个 Optimistic Rollup 之间的原子跨链互操作性。通过共享排序器,系统可以统一处理多个 Rollup 的交易排序和状态根发布,确保原子性和条件执行。

    实现逻辑:需要通过以下三个组件:

    • 共享排序器:接收和处理跨链交易请求;

    • 区块构建算法:共享排序器负责构建包含跨链操作的区块,确保这些操作的原子性;

    • 共享欺诈证明:在相关 Rollup 之间共享欺诈证明机制,以强制执行跨链操作。

    由于现有 Rollup 已具备 Layer 1 和 Layer 2 之间双向消息传递功能,Umbra 仅添加了一个 MintBurnSystemContract 合约(Burn 与 Mint)来实现对三个组件的补齐。

    工作流程:

    • 链 A 上的 Burn 操作:任何合约或外部账户可以调用,成功后记录到 burnTree;

    • 链 B 上的 Mint 操作:排序器在执行成功后记录到 mintTree。

    不变量和一致性:

    Merkle 根的一致性:链 A 上的 burnTree 和链 B 上的 mintTree 的 Merkle 根必须相等,以保证跨链操作的一致性和原子性。

    系统运行:

    共享排序器负责将两个 Rollup 的交易批次和声明状态根发布到以太坊。它可以是中心化的,也可以是去中心化的(如 Metis)。排序器接收交易并为 Rollup A 和 B 构建区块。对于 A 上的交易,如果与 MintBurnSystemContract 交互成功,则尝试在 B 上执行相应的 Mint 交易。如果 Mint 交易成功,则包含 A 上的 Burn 交易和 B 上的 Mint 交易;如果失败,则排除这两笔交易。

    3.2 Agglayer 的核心组件

    在 Polygon 2.0 的 Agglayer 中,统一桥(Unified Bridge)和悲观证明(Pessimistic Proofs)是其核心组件。

    1. 统一桥(Unified Bridge)

    技术框架:

    • 跨链通信:统一桥的核心在于实现不同链之间的无缝通信。它通过跨链通信协议来实现不同 Layer 2 解决方案和以太坊主链之间的数据和资产转移。

    • 流动性聚合:该桥梁将不同 Layer 2 解决方案的流动性聚合在一起,使用户能够在不同的链之间自由移动资产,而无需担心流动性分散的问题。

    实现逻辑:

    • 消息传递:统一桥通过消息传递机制来实现跨链通信。消息包含交易的相关信息,并通过桥梁协议在链之间传递;

    • 资产锁定与释放:当用户在一条链上锁定资产时,统一桥会在目标链上相应地释放等值资产。这一过程需要使用智能合约来确保安全和透明;

    • 互操作性协议:为了确保不同链之间的互操作性,统一桥采用标准化的互操作性协议。这些协议定义了如何处理跨链交易、如何验证交易的有效性,以及如何处理潜在的冲突。

    以太坊的进化:二层扩展与一键多链的无限潜力

    图源:Aggregated Blockchains: A New Thesis

    2. 悲观证明(Pessimistic Proofs)

    技术框架:

    • 安全性:悲观证明是一种安全措施,旨在防止欺诈性交易。它通过在交易验证过程中引入额外的验证步骤,确保所有交易都是有效的;

    • 延迟验证:与乐观证明(Optimistic Proofs)不同,悲观证明假设交易可能是恶意的,并在确认之前进行全面验证。

    实现逻辑:

    • 初始验证:在交易被提交后,系统会立即进行初步验证。这包括检查交易的基本信息和签名的有效性;

    • 深度验证:在初步验证通过后,交易会进入深度验证阶段。系统会调用一系列智能合约,检查交易的复杂性和潜在的风险;

    • 争议解决:如果在验证过程中发现任何问题,系统会触发争议解决机制。这一机制允许用户和验证者提交额外的证明,以解决争议并确保交易的最终有效性。

    通过统一桥和悲观证明,Agglayer 能够提供一个高度安全、可扩展且互操作的区块链环境。这些组件不仅增强了系统的安全性,还简化了跨链交易的操作,使用户能够更加轻松地在不同链之间进行交互,扩展内容见 YBB Capital 往期文章《从模块化到聚合,探索 Polygon 2.0 的 Agglayer 核心》(1)

    四、Optimism:Superchain Explainer

    Optimism 于 2023 年率先开启了一键发链的道路,第一项工作即为 OP Stack 建立一个统一网络的标准。OP Stack 是以太坊扩展解决方案——The Optimism Superchain 的启动平台,同时也是是所有使用 OP stack 构建的 L2 进行交互和交易的枢纽。

    想必大家对于 OP Stack 已经较为熟悉,为做简述,Optimism Superchain 会共享一个共同的 OP Stack 开发堆栈、桥接、通信层和安全性,以确保各个链能够协调一致地进行通信,并作为一个单独的单元发挥作用。该结构可细分为五个不同的层,每个层都有其特定的目的和功能:

    • 数据可用性层决定了基于 OP 栈的链原始输入主要通过以太坊 DA 获取;

    • 排序层控制用户交易的收集和转发方式,通常由单个序列器管理;

    • 衍生层将原始数据加工成执行层的输入,主要使用 Rollup;

    • 执行层定义系统状态结构和转换功能 以太坊虚拟机(EVM)是中心模块;

    • 结算层允许外部区块链通过基于证明的故障证明查看 OP 堆栈链的有效状态。

    相比于 Elastic Chain 和 Agglayer,Optimism Superchain 出现最为早期抢先占领了市场,也跑出了 Base 并在每天 Gas 支出中占据了绝大部分开支,直观反应出了 Base 的链上活跃度。

    以太坊的进化:二层扩展与一键多链的无限潜力

    图源:Dune Optimism – Superchain Onchain Data

    五、 一键发链的主观思考(本章节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5.1  AggLayer、Superchain、Elastic Chain 的竞争看法

    以上三种扩展方案均是围绕各自 Rollup 扩容叙事的一种延展,从市场成熟度出发 OP Stack 与 Superchain 率先抢占了市场,Base 已经是最为成功的代表。

    AggLayer 的原生兼容性较为优势,可直接在现有的以太坊网络上运行,不需要对底层协议进行大幅度修改,更容易被现有的以太坊用户和开发者接受,这种方案的优点是能够有效利用现有的以太坊网络,其挑战在于如何确保聚合过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Elastic Chain 现阶段的初步判断是需评判 ZKsync 生态的发展和社区的建设,如果 ZK sync 自身没有发展起来,Elastic Chain 后期吸引开发者和维持社区的激情可能会受到阻力,无论是市场还是技术角度考虑,仍是短期看 OP 长期看 ZK。

    另上述三种方案都会带来 Rollup 的原生问题:中心化程度较为集中。随着近期出现的 Based Rollup 的扩容方案在未来可能也会是一个潜在的竞争对手,它把排序器直接交给了L1即以太坊本身的方式,让L2 不再需要额外的排序器或者复杂的验证步骤。这种较为原生的扩容,虽然也会存在一些潜在 MEV 问题,但后续发展仍值得关注。

    以太坊的进化:二层扩展与一键多链的无限潜力

    图源:ZKsync – Introducing the Elastic Chain

    5.2 Rollup 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应用的创新

    整体来看,随着“一键发链”的推动,作为以太坊主流扩容方式的 Rollup 数量将不断增加。即便是 2023 年比特币生态的大爆发,其非原生扩展也借鉴了许多以太坊的扩容逻辑。在市场创新不足的背景下,Rollup 的应用创新和影响可能有限。

    对于每条 VM 链,无论市场变化如何,TVL 仍是主要指标,因此最先出现的应用仍是各类 DeFi 协议。此外可能会出现 SocialFi 协议和 NFT 交易市场。

    其他赛道中,DePIN 在 Rollup 和L1上难以发展,龙头可能出现在 Solana;RWA 概念在L1上发展概率较大但在 Rollup 上信心不足;GameFi 也会出现,但大型游戏只会在专注于 GameFi 的 Rollup 上有机会。因此,现阶段最确定的应用仍是 DeFi 类。

    然而,区块链的马太效应明显,多链时代的到来,资源将集中于头部项目,强者恒强,末尾淘汰。

    扩展链接:
    (1)从模块化到聚合:探索 Polygon 2.0 的 Agglayer 核心

    参考文章:

    【 1 】Introducing the Elastic Chain

    【 2 】zkSync Protocol Upgrade v2 4: New precompiles, more blobs, Validiums, and more. #519 

    传特朗普或将宣布BTC为美国国家级战略储备

    隔夜BTC继续承压下探63k,或受Mt.Gox赔付抛压预期影响。在《子弹射向特朗普,却杀死了熊市》(2024.7.14)之后,“7.15教链内参:BTC加速上攻,特朗普仍将出席”汇报,特朗普向媒体确认,仍将出席既定于下周四至六(7月25日至27日)在美国田纳西州(Tennessee)首府纳什维尔(Nashville)举办的“比特币2024”大会(Bitcoin 2024)。

    而后,网络上就有人曝出,特朗普或将在出席比特币2024大会时宣布一个令世界震惊的计划 —— 让比特币成为美国的国家级战略储备!

    传特朗普或将宣布BTC为美国国家级战略储备

    如果特朗普在11月的美国大选中获胜、当选总统,如果特朗普果真要推动比特币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全球霸权货币发行国美国的国家级战略储备资产,我们可以想象一下这一惊人之举在全球博弈的大环境下将产生何等重量级的涟漪效应。

    博弈论几乎肯定会推着中国和俄罗斯评估和跟进美国的战略。

    近代中国固守白银本位,未能紧跟欧洲黄金本位的浪潮,最终硬度(S2F,稀缺性度量)较低的白银本位被硬度更高的黄金本位打败,成为中国屈辱近代史成因的诸多维度中的重要维度——货币史维度。

    2024年4月20日,BTC完成了历史上第4次产量减半。BTC的S2F硬度飙升至接近120,几乎两倍于黄金(约62左右),成为我们人类的母星球——地球——上最稀缺、最硬的一种适合于当作价值存储和交换媒介的东西。

    这是一次《比特币的黄金减半》(2024.4.20)。人类准备好了吗?大部分人根本没有意识到,2024年4月20日,小小蝴蝶轻轻扇动的翅膀,将在人类未来数千年的历史尺度上造成多么巨大的影响。奇点已至,但是“人类尚未准备好迎接S2F大于100的巨硬资产”(2023.2.17)。

    历史已经改道。大多数人还在浑浑噩噩。

    不过,历史演化是一个混沌系统。还要看历史的参与者们,如何在博弈论的框架中进行理性的选择。

    传特朗普或将宣布BTC为美国国家级战略储备

    上面这张图,是未经确证的世界各国BTC持仓数据。很多国家的牌,不是明牌。

    很显然,前些日子清仓BTC的德国政府,已经提前“自宫”出局。(参阅《大饼倘卖无》,2024.7.13文章)

    特朗普已经公开点名中国。他明确表示,不愿意在布局BTC这条战线上落败于后者。(参阅《VB反对特朗普》,2024.7.18文章)

    你说我们跟还是不跟?

    教链相信,无论是特朗普的MAGA(让美国再次伟大),还是我们的伟大复兴,谁都不愿意自己被一个现在还不起眼,但却蕴含着巨大能量,未来可能成为世界重要变量的一个不容忽视和低估的东西给绊倒,功亏一篑。

    越理性的决策主体,比如国家,就越是会被博弈论锁定,走向纳什均衡所预测的行为结果。只有疯子,才会不顾纳什均衡的最优利益,而选择杀敌八百,自损一千。

    相信我,掌握核武器的五常,尤其是上三常中美俄,没有一个会在国家级战略决策上,成为一个失去理性的疯子。如果事态走到这一步,我们应该担心的也就不会是财富问题,而是地球毁灭的问题了。

    纵观GameFi历史发展,未来如何孕育新的辉煌?

    声明:本文数据由各平台年度报告及其它研究报告综合考量后得出,参考标准可能有所不同。

    DeFi、NFT 培育 GameFi 发展土壤

    DeFi、NFT 打下 GameFi 基础

    自 2015 年 7 月 30 日以太坊主网推出以来,正式宣告Web3时代的来临。以太坊主网的智能合约部署功能支持了 DAPPs(去中心化应用)的设计和运行。在此基础上,涌现了一大批热门 DeFi(去中心化金融),如 Uniswap 通过自动化做市商实现 DEX(去中心化交易所)、MakerDAO 实现合约借贷。这些 DeFi 以高投资回报、公开透明、隐蔽性强、完全开放等特点吸引了大量热钱涌进。DeFi 赛道总市值也自 2015 年的 0.5 亿美元增长至 2023 年的 1000 亿美元。

    纵观GameFi历史发展,未来如何孕育新的辉煌?

    图 1 DeFi 市值增长

    在 DeFi 蓬勃发展的同时,资本开始不断探索去中心金融与其他领域联合发展的可结合性。在这期间,NFT 市场迎来大爆发。2017 年,CryptoKitties(加密猫)——一个基于以太坊的 NFT 项目,玩家可以购买、繁殖和交易数字猫咪,引起广泛关注,而这一项目往往也被视为 NFT 爆发的起点。NFT 市场总市值自 2018 年的几百万美元上涨至 2023 年的 80 亿美元。

    纵观GameFi历史发展,未来如何孕育新的辉煌?

    图 2 NFT 市值增长

    如果说 DeFi 为加密市场带来了源源不断的资金,那么 NFT 则将区块链的视线引向娱乐和游戏,两者共同作用之下,为区块链游戏的发展提供了一片沃土,在此之下,结合 DeFi 和区块链游戏概念的 GameFi 开始崭露头角。

    GameFi 之梦的起点

    2019 年下半年,MixMarvel 首席战略官 Mary Ma 首次提出了 GameFi 的概念——“游戏化金融”和“全新游戏化商业”。这一概念结合了游戏和金融的元素,旨在通过区块链技术为游戏产业引入新的商业模式和经济体系。在 Mary Ma 的观点中,未来的游戏不仅是娱乐工具,还可以成为金融工具。通过区块链技术,游戏中的虚拟物品可以变成有价值的数字资产,玩家可以通过游戏获取、交易和增值这些资产。这种模式下,游戏公司和玩家可以在一个去中心化的环境中共同参与经济活动,实现互利共赢。

    然而,由于当时区块链技术和其应用范式还不够成熟,GameFi 的概念并未立即引发广泛关注和应用。

    GameFi 爆发的开始

    2020 年 9 月,Yearn.finance 的创始人 Andre Cronje 在一次演讲和公开声明中,详细阐述了他对 GameFi 的理解和展望,凭借着 Andre Cronje 在 DeFi 行业的权威性,GameFi 概念开始真正进入大众视野。而 Andre Cronje 对于 GameFi 的许多观点,也明了 GameFi 未来的发展方向。

    在 Andre Cronje 的观念中,DeFi 行业处于“TradeFi”(贸易金融)阶段,用户的资金主要用于交易、质押和借贷等操作,未能体现加密货币相对传统金融的区别。而 GameFi 将会作为未来 DeFi 的发展方向,用户资金不仅仅可以用于金融交易,还会在虚拟游戏世界中存在实际应用价值,用户可以在虚拟游戏世界的活动中获取丰厚的代币回报,而这将和现实生活的工作类似。

    自此,GameFi 领域开始迎来第一波增长!

    纵观GameFi历史发展,未来如何孕育新的辉煌?

    图 3 GameFi 宣传图

    GameFi 重塑游戏赛道

    GameFi 是一种结合 DeFi、NFT 和 Blockchain Game(链游)的区块链技术,将游戏的资产与部分逻辑运行在区块链的智能合约中,并由 DAO(去中心化自治组织)组织负责管理游戏生态发展,以保证用户对游戏中资产的所有权和对游戏的治理权;GameFi 注重构建完整金融系统,支持使用游戏原生代币进行道具交易等活动。用户可以通过游戏赚取代币收益,共享游戏发展的利益。

    彻底解决传统游戏弊病

    在传统游戏中,道具和皮肤等物品具有一定价值,这早已成为共识。CSGO 在 2018 年至 2023 年的道具平均年度销售总额高于 4.2 亿美元,并逐年增长;英雄联盟的皮肤道具年度销售额从 2018 年的 14 亿美元增长至 2023 年的 25 亿美元;王者荣耀皮肤道具年度销售额在 2023 年甚至达到夸张的 27.4 亿美元。无论在国内还是海外,游戏道具都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纵观GameFi历史发展,未来如何孕育新的辉煌?

    图 4 CSGO 道具年度销售额

    纵观GameFi历史发展,未来如何孕育新的辉煌?

    图 5 英雄联盟道具年度销售额

    纵观GameFi历史发展,未来如何孕育新的辉煌?

    图 6 王者荣耀道具年度销售额

    然而由于道具的交易往往损害游戏出版商的利润、并因其金融属性触碰某些国家地区的法律红线,一直以来游戏厂商对于游戏道具交易往往采取两种策略,其一是如 CSGO 联合 Steam 垄断道具交易市场,收取较高的交易费用,其二则是英雄联盟、王者荣耀等采取无限量道具供应,统一道具购买渠道,严格禁止游戏账号交易。

    正是因为游戏厂商和地方法规的禁止,游戏道具的黑市售卖成为一门利润极高的生意。在一定限度内,随着游戏厂商和地方法规对黑市交易的打击力度增大,黑市道具供应线左移,售卖利润增大。

    纵观GameFi历史发展,未来如何孕育新的辉煌?

    图 7 私下交易利润与交易难度关系粗略曲线

    通过区块链技术构建的 GameFi,天然具有 DeFi 属性,可以完美解决目前游戏厂商垄断、黑市横行的局面。GameFi 既是一个游戏,又是一个市场,游戏皮肤和道具以 NFT 的形式存在,一切交易都将遵循市场应有的规律并尽可能保持透明。

    除此之外,通过 DAO 治理游戏发展,让所有玩家共享游戏的治理权力也是 GameFi 的一大特色。当下游戏厂商常常为了提高销售额而暗箱操作抽奖概率和对某些过去高价的游戏道具进行降价售卖损害已购玩家的利益。玩家对于这些举措的抗议也难以集中,往往被这些科技巨头通过流量控制的方式掩盖。DAO 治理举措可以粉碎当下游戏厂商绝对话语权的局面,用户不用再时时刻刻担心游戏朝着对用户不利的方向发展,享受游戏发展带来的整体经济效益提升。

    完美符合游戏发展历程

    纵观游戏发展历程,往往以计算机技术提升、硬件升级、游戏理念创新为重要因素。

    • 早期计算机游戏阶段(1970 年代-1980 年代):电子游戏发展的早期阶段,主要集中在实验室和大学环境中。著名的早期游戏包括《Spacewar!》)和《Pong》,《Pong》的发售标志着商业电子游戏的开端。

    • 家用游戏机时代(1980 年代-1990 年代):任天堂发布家用游戏机 NES,带来了《超级马里奥兄弟》等经典游戏。

    • 16 位游戏机时代(1990 年代):索尼发布了 PlayStation,开启了光盘游戏时代,游戏《最终幻想 VII》引发游戏热潮。

    • 3D游戏时代(1990 年代末-2000 年代初):Valve 发布了《半条命》,以其深度剧情和沉浸式体验赢得了玩家的广泛赞誉。

    • 在线游戏和 MMORPG 时代(2000 年代):暴雪娱乐发布《魔兽世界》,成为最成功的 MMORPG 之一,推动了在线多人游戏的发展。

    • 移动游戏和社交游戏时代(2010 年至今):Supercell 发布了《部落冲突》,成为最成功的移动策略游戏之一,Niantic 发布了《精灵宝可梦 GO》,将增强现实(AR)技术与移动游戏结合,引发全球热潮。

    纵观GameFi历史发展,未来如何孕育新的辉煌?

    图 8 传统游戏发展线

    过去游戏的发展主要依靠计算机技术提升、硬件升级、游戏理念创新三大要素,如今 GameFi 是 DeFi 和 NFT 的强强联手,代表着区块链最前沿最有趣的技术之一;更是计算机和金融学科的交叉融合,拥有新颖的“play-to-earn”游戏理念;同时为金融市场研究提供范例;可以说 GameFi 完美符合游戏发展历程中三大要素中的两点,顺应了游戏发展历史。

    而 GameFi 在近几年发展飞速,提出新颖的概念和设计,诞生了许多的顶级项目。

    • 早期探索(2018):Decentraland 推出,作为早期的 GameFi 项目之一,Decentraland 允许玩家购买、开发和交易虚拟土地,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真正的所有权。Gods Unchained 推出了一种基于区块链的集换式卡牌游戏,玩家可以购买、出售和交易卡牌,展示了 NFT 在游戏中的应用潜力。

    • 概念提出(2019):Mary Ma 提出了“游戏化金融”和“全新游戏化商业”的概念,标志着 GameFi 理念的诞生。同年 Sky Mavis 推出的 Axie Infinity 开始走近大众视野。

    • 初步兴起(2020 年):Yearn.finance 创始人 Andre Cronje 在 2020 年 9 月重申 GameFi 的概念,预言未来 DeFi 将向游戏化金融阶段发展,用户资金将作为游戏中的装备使用。而此时 DeFi 和 NFT 市场也迎来黄金时期,为 GameFi 的爆火埋下伏笔。

    • 爆发式增长(2021):Axie Infinity 取得巨大成功,吸引了数百万玩家,在 8 月份达到 100 万美元的日交易量,通过“play-to-earn”模式让玩家能够通过游戏获取收益,在疫情期间成为东南亚国家数十万居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同年 The Sandbox 爆火,允许用户创建、拥有和交易虚拟资产和土地,受到大量风险投资机构追捧。

    • 流量断崖式下滑(2022 至今):受加密市场整体下行的影响,GameFi 热度严重下滑,Axie Infinity 日活跃用户聪 2021 年 8 月的 74 万暴跌至 2022 年 8 月的 3.5 万,同时不少 GameFi 面临严重通胀问题,DeFi Kingdoms 代币数量由 2022 年初的 6000 万上涨至年中的 1 亿。

    纵观GameFi历史发展,未来如何孕育新的辉煌?

    图 9 Game vs GameFi

    GameFi 的爆火也带动了元宇宙的概念,元宇宙的本质是构建一个由 AR(增强现实)、VR(虚拟现实及时)实现的虚拟共享空间,结合区块链等去中心化技术,不仅仅涵盖游戏,也包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而 GameFi 自由的生态建设方式让其在许多场景下成为元宇宙的代名词。在 2021 至 2022 两年中,许多传统科技公司开始介入 GameFi 和元宇宙概念。

    • Facebook 改名 Meta,反应其对 Metaverse(元宇宙)的长期愿景。

    • 腾讯成立新的 TiMi Studios,专注于开发元宇宙相关游戏。并参投 The Sandbox、Decentraland。

    • 微软 687 亿美元收购暴雪,计划将传统热门游戏与区块链技术相结合,打造新一代 GameFi。

    • 高盛软银加大对 GameFi 投资,站台 Axie Infinity 和 The Sandbox 等知名 GameFi 项目。

    GameFi 整体市值也自 2018 年的 2 亿美元上升至 2023 年的 245.2 亿美元,其中 2020 至 2021 增长率高达 733.3% 。

    纵观GameFi历史发展,未来如何孕育新的辉煌?

    图 10 GameFi 市值增长图

    纵观GameFi历史发展,未来如何孕育新的辉煌?

    图 11 GameFi 市值增长率

    虽然 GameFi 目前可能面临一些问题,但由于传统科技公司的大力介入和技术的逐步成熟,未来依然有无限可能。

    集百家之长的叙事

    GameFi 本身是 DeFi+NFT+Blockchain Game 的组合,既使原来枯燥的 DeFi 变得生动,又让无应用场景的 NFT 技术有了落地机会,同时 GameFi 的治理模式还为 DAO 组织的实施提供了契机。结合当下元宇宙等爆火概念,AR 和 VR 也有望成为 GameFi 3A大作的一部分。因此,GameFi 是一个将区块链技术深度应用并接轨虚拟技术的一大应用领域。

    DeFi+NFT 通证经济,构建独立金融生态

    金融特性是 GameFi 与 Blockchain Game 的最大区别,Blockchain Game 往往只注重利用区块链技术提升游戏透明性、公平性和资产所有权,而 GameFi 侧重将完整金融体系引入游戏中,打造包含金融属性的 Blockchain Game。所以 Blockchain Game 可以是简单的区快链应用游戏,而 GameFi 必然包括涵盖金融功能和经济体系。

    • 从技术角度:NFT 的独特性和不可分割性让每一份游戏道具都具有独特的价值,通过限制 NFT 道具的发行数量,可以创造道具的稀缺性价值。

    • 从权利角度:在 GameFi 中,项目方仅仅作为游戏开发者、Bug 修复者、决议号召者的身份出现,在游戏之初出售 Token 和道具 NFT 给玩家,同时将大部分的权力下方给普通玩家。游戏的更新发展、利益分配等事项交由玩家和项目方共同组成的 DAO 组织进行决议。

    • 从机制角度:GameFi 中的“play-to-earn”模式,让玩家可以通过时间付出和前期的财务投入,在游戏中赚取 NFT 道具或代币,并与现实的法币相互兑换,产生经济效益。

    将金融体系引入游戏并非是 GameFi 独创,部分传统游戏早已具备复杂的金融系统,证明这项举措是可行的。MMORPG(大型多人在线角色扮演)游戏《EVE Online》(星战前夜)以其复杂的金融系统著称,游戏中模拟了真实世界的市场,包含生产、贸易、战斗资源管理等部分,有超过 40000 种物品,玩家可以开采矿产、制造商品、建立公司和联盟,甚至进行市场操纵等行为。《EVE Online》开发商 CCP Game 雇佣经济学家 Eyjólfur Guðmundsson 研究游戏内的经济运作机理,并及时调控庞大的市场,防止市场崩溃。

    纵观GameFi历史发展,未来如何孕育新的辉煌?

    图 12 《EVE Online》宣传图

    纵观GameFi历史发展,未来如何孕育新的辉煌?

    图 13 《EVE Online》部分游戏道具

    目前 GameFi 的金融体系复杂程度虽然远比不上《EVE Online》、《World of Warcraft》(魔兽世界)、《Second Life》(二次人生)等老牌游戏,但其去中心化特性注定了 GameFi 玩家对资产的所有权,无需承担信任游戏厂商的风险。

    跨链资产互通+多平台操作,打造大金融圈层

    单一的 GameFi 可能面临用户数量少、活跃度低、资金不稳定等问题,跨链资产互通与多平台操作或许可以改善这一问题。每一个 GameFi 都是一个经济体,当 GameFi 之间相互连通时,就可以构成一个大型的经济市场,而这需要跨链、跨平台兼容、数据同步和一致性、去中心化账户管理等技术的综合应用。

    • 跨链技术:通过跨链桥技术或互操作协议,允许用户在不同的区块链之间进行直接交易和通信。

    • 跨平台兼容:在 GameFi 开发之初,需要确保可以在不同的硬件和软件环境下运行,使用 Unity、Unreal Engine 等高兼容性游戏引擎和标准化 API 对于实现跨平台兼容有重要帮助。

    • 数据同步和一致性:通过 State Channels(状态通道)技术,允许用户在链下完成交易,只将最后状态提交到区块链中进行信息同步,减轻数据传输压力。

    • 去中心化账户管理:在支持 GameFi 跨链和多平台操作时,DID(去中心化身份)、SSO(单一登录)和分布式账户存储变得十分重要,通过这些技术,可以减轻用户管理账户的压力并提高安全性。

    一个统一有效的金融大循环,不仅可以提高循环内资金的流动性,甚至正如 Andre Cronje 所期望般,有望成为未来 DeFi 发展的方向。除此之外,GameFi 金融循环将模拟现实世界中各国家和地区之间的金融行为,为经济学的进一步研究提供范例。

    集成 AR、VR 技术,《头号玩家》不再是幻想

    受益于 GameFi 在 2021 年的井喷式爆发,元宇宙概念一度占据 A 股和美股热门。在此期间,打着元宇宙概念的欺诈事件层出不穷。在此背景下,GameFi 逐渐被寄予承接元宇宙概念的希望。

    与此同时,关联元宇宙的 AR、VR 技术开始蓬勃发展, 2023 年全球 AR、VR 市场规模已超过 700 亿美元,并预计在 2030 年突破 4000 亿美元。

    纵观GameFi历史发展,未来如何孕育新的辉煌?

    图 14 AR、VR 市场规模预估

    许多项目开始致力于区块链与 AR、VR 技术融合的底层实现,为未来 GameFi 结合 AR、VR 技术,将《头号玩家》照进现实成为可能。

    • Render Network:提供分布式 GPU 渲染服务,支持 AR、VR 高质量3D渲染,Apple Vision Pro 在内的许多应用已提供该项服务。

    • Ozone:提供支持多链和跨链的3D应用和云计算服务。

    • IOTX:提供安全、隐私保护且可扩展的区块链平台,连接和管理物联网设备。

    面对虚拟市场未来如此需求,GameFi 结合 AR、VR 技术打造新一代的3A大作,已逐渐成为共识。

    GameFi 1.0 时代,跑得快的庞氏游戏

    CryptoKitties,疯狂猫咪开启 GameFi 1.0 时代

    2017 年 11 月 28 日,CryptoKitties(加密猫或谜恋猫)登入以太坊区块链,成为第一个现象级 DAPP,它的出现向用户证明了以太坊并不仅只有代币发行,还有简单有趣的 NFT 游戏。加密猫提供了一系列的创新的游戏玩法。

    • 用户可以在加密猫市场使用 ETH 购买一只属于自己猫 NFT。

    • 每一只猫咪都具有独特的基因密码,可以在市场上查找每猫咪的父母、兄弟,以及其过去的活动。

    纵观GameFi历史发展,未来如何孕育新的辉煌?

    图 15 CryptoKitties 信息

    • 两只猫咪可以通过繁殖产生新一代的小猫,繁殖后猫咪会有一段冷静期,冷静期随猫咪繁殖次数的增加而变长,新一代的小猫会集成冷静期的时间。

    • 玩家可以出租自己的猫咪给他人的猫咪配种、将猫咪赠送给他人或在市场上进行拍卖。

    加密猫开创性的玩法和较高的收益预期迅速吸引了投机者们的目光,其中一只名为“Dragon”的猫咪以 600 ETH(约 17 万美元)的价格出售,创下历史性记录。而加密猫项目也从原公司 Axiom Zen 游戏工作室分离并获取a16z和 usv 两家顶级风投公司 1200 万美元的投资。

    截止至 2024 年,加密猫项目进行超过 70 万笔交易,总交易量达 67, 818 ETH,相当于约 1.15 亿美元。然而自 2018 年中期以来加密猫项目交易额出现断崖式下跌,目前已完全脱离市场热点。

    纵观GameFi历史发展,未来如何孕育新的辉煌?

    图 16 CryptoKitties 交易额变化

    虽然加密猫项目的本意并非是庞氏骗局,而是希望通过 NFT 游戏为以太坊未来发展探索更多渠道,却也造成了非常严重的经济泡沫。

    Fomo 3D——纯粹的赌博游戏

    加密猫的风靡一时掀起了早期 Blockchain 的爆发,然而这些 Blockchain 大部分并不存在任何创新点,其中最为知名的项目当属 Fomo 3D。Fomo 3D是一个机制简单的博傻游戏,主要包含四种类型的玩法。核心机制为夺宝,并以战队分红机制、推荐奖励机制和幸运糖果机制配合,增加收益性。

    其中夺宝机制针对赌徒,在 Fomo 3D之中,每一整局游戏都包含了 24 小时的倒计时,而在倒计时之中,玩家花费以太坊购买游戏中的 Token——“Key”,每当有玩家购买“Key”,倒计时便会增加 90 秒(超过 24 小时则不再增加)。最终,谁成为 24 小时倒计时结束时,最后一个买入大于等于 1 数量“Key”的玩家,便能拿走奖池中 48% 的奖金。为了保证这个一整局游戏能够结束,Fomo 3D会对“Key”的价格进行不断的动态调整,每一次购买“Key”之后,之后的人需要花费更高的价格来购买,久而久之,随着玩家参与的成本上涨,就存在倒计时的速度快于 90 秒增速的情形,最终结束游戏。

    纵观GameFi历史发展,未来如何孕育新的辉煌?

    图 17 Fomo 3D“Key”价格随购买数量变化

    显而易见,Fomo 3D是典型的资金盘游戏,每一个人都妄想成为最后的赢家,而大部分人都将血本无归。

    像 Fomo 3D般的资金盘 Blockchain Game 是 GameFi 1.0 时期的常态,几乎都是拆东墙补西墙的庞氏骗局,从新用户身上吸血,将奖励发放给老用户,高回报率之下的脆弱平衡非常容易受到如本币抛售、热度褪去、新用户减少等因素影响而崩溃。并且这些 Blockchain Game 就趣味性而言,完全无法与传统游戏媲美。因此从本质上看,这一时期的 Blockchain Game 不存在完整的金融系统,不能被称为 GameFi。

    GameFi 2.0 时代,来自“play-to-earn”的启发

    GameFi 2.0 时代是 GameFi 概念蓬勃发展的阶段,从“play-to-earn”到“x-to-earn”,一步步扩展 Blockchain 的金融体系,将社区、交易、战斗、市场等金融要素逐步引入 GameFi 中。

    Axie Infinity 开启“play-to-earn”模式热潮

    与过去的所有 Blockchain Game 不同,Axie Infinity 第一次将“play-to-earn”概念与复杂的金融机制相结合,创造了一个充满吸引力的 NFT 生物世界,玩家可以在游戏内收集、繁殖、战斗和交易名为 Axie 的精灵。

    • 早期阶段(2018 年):Axie Infinity 由越南创业团队 Sky Mavis 发布,游戏最初灵感来自《精灵宝可梦》和 CryptoKitties,团队希望打造一个玩家自治的精灵世界。

    • 初期发展阶段(2019 年—— 2020 年):Axie Infinity 正式上线以太坊区块链,玩家可以购买 Axie 后进行繁殖,并在市场上出售。随后 Axie Infinity 推出 PVP 模式和冒险系统,进一步增加了游戏的可玩性。

    • 爆发期(2021 年):由于游戏内的“play-to-earn”模式,Axie Infinity 吸引了大量玩家,一部名为《边玩边赚——菲律宾的 NFT 游戏》让更多的人看到了这款颇具潜力的游戏。

    • 扩展阶段(2022 年至今):Axie Infinity 潜行发展,目前共有 Axie Infinity Origins、Axie Infinity: Homeland、Axie Classic、Axie Infinity: Raylights、Defenders of Lunacian 和 Project T prototype 六个板块。

    纵观GameFi历史发展,未来如何孕育新的辉煌?

    图 18 Axie Infinity 游戏模式

    在 Axie Classic 版本中,用户需要通过购买 3 只 Axie 开始战斗或繁殖,每一只 Axie 都是独一无二的,并完全属于玩家个人财产。Axie 诞生时被赋予了随机分配的属性倾向,包含血量、技能、速度和士气等,Axie 还具有不同的种族属性,在战斗时可以提供某些克制关系。Axie 具体的游戏规则有很多细节之处,这里不过多赘述。

    Axie Infinity 代币治理模式为双币治理,其中 AXS 作为治理代币,SLP 为游戏代币。

    AXS 作用

    • AXS 持有者拥有对 Axie Infinity 生态治理的投票权,包括游戏未来发展方向和重大决策。

    • 玩家可以质押 AXS 代币获得奖励。

    • 在繁殖 Axie 时,需要支付一部分 AXS 作为繁殖费用。

    • AXS 还作为游戏内赛事奖励代币。

    SLP 作用

    • SLP 主要用于 Axie 繁殖,每一次繁殖需要消耗一定数量得 SLP,繁殖次数越多,所需 SLP 数量越多。

    • 玩家可以通过完成每日任务、参加 PVE(冒险模式)和 PVP(竞技场模式)获取丰厚得 SLP 奖励。

    独特的奖学金机制

    Axie Infinity 拥有独特的奖学金机制,Axie 持有者可以将 Axie 借出给学徒,学徒通过 Axie 进行战斗获取 SLP,而持有者可以收获收益分成。在这一机制下,勤奋且熟悉游戏规则的玩家可以零门槛进入游戏,源源不断地赚取 AXS 和 SLP 并壮大 Axie 团队。疫情期间,大量菲律宾百姓通过 Axie 游戏维持基础生活,这也是迄今为止少有的区块链项目真正改善百姓生活的案例。

    而 Axie Infinity 的创造性成就也反应在项目的 MAU(月活跃用户)、交易量和收入上, 2021 年 8 月 Axie Infinity 总交易量超过 20 亿美元,月收入达到 3.64 亿美元,首次超过《王者荣耀》;同年年底月活跃用户数量达到 200 万以上。

    虽然 Axie Infinity 在 GameFi 发展中具有开创性的突破,也依然受到经济泡沫和整体市场下行的影响。其活跃用户数量从 2021 年最高 270 万下降至 2023 年的 40 万,目前月用户数量仅有 10 万左右,其交易额也从 2021 年的 40 亿美元下降至 2023 年的 2 亿美元。

    纵观GameFi历史发展,未来如何孕育新的辉煌?

    图 19 Axie Infinity 活跃用户变化

    纵观GameFi历史发展,未来如何孕育新的辉煌?

    图 20 Axie Infinity 年度销售额变化

    纵使 Axie Infinity 经历了巨大的经济泡沫,但这款游戏承受住了动荡并至今依旧保持 GameFi 中的龙头地位。在过去 30 天里,Axie 的交易数量多达 387, 232 只,销售额高达 1083.3 ETH,约 400 万美元,这对于一个走过六年的游戏而言是非常不错的数据。

    纵观GameFi历史发展,未来如何孕育新的辉煌?

    图 21 过去 30 天 Axie 销售概况

    Axie Infinity 首次通过“play-to-earn”模式实践了 GameFi 的理念和模式,并通过 PEP、PVP 模式成功吸引了真正喜欢这款游戏的人,是 GameFi 中的成功典范。

    The Sandbox 沙盒塑造虚拟世界

    如果说 Axie Infinity 是 GameFi 中的休闲款,那么 The Sandbox 绝对是其中的鸿篇巨制。The Sandbox 源自两款热门沙盒游戏《Sandbox》和《Sandbox Evolution》,两者在 iOS 和 Android 系统下载量总计超过 4000 万。2018 年发行商 Pixowl 决定将这种成功的用户生成内容游戏 IP 和庞大的创作者社区从移动设备引入区块链生态系统,通过 NFT 向创作者提供真实的知识产权,并以代币的形式奖励其对社区的贡献。于是 The Sandbox 这一伟大作品应运而生。

    纵观GameFi历史发展,未来如何孕育新的辉煌?

    图 22 The Sandbox 宣传

    从技术层面:The Sandbox 继承了过去沙盒游戏 UGC(用户生产内容的生态系统)模式,并提供 VoxEdit、MakeTPlace、Game Maker 三个集成功能为用户提供全面的设计体验,同时支持通过区块链和智能合约为设计成功提供版权保护。

    从代币模型层面:The Sandbox 提供三种 Token 确保游戏内的经济循环,分别是 SAND、LAND 和 ASSETS(素材资产)。

    • SAND 遵循 ERC-20 标准,是玩家在 The Sandbox 游戏中进行素材资产获取、土地购买和创作者发布内容所需的代币。SAND 也具有生态治理功能,并具有质押获取 SAND 收益功能。

    • LAND 遵循 ERC-721 标准,是游戏内的土地资产,每一块 LADN 大小为 96* 96 ,玩家在购买 LAND 后,可以在 LAND 内添加游戏和素材资产,并设立自己的游戏规则。多块 LAND 可以构成较大的 ESTATE,适合创造更大、内容更加丰富的沙盒游戏。

    • ASSETS 遵循 ERC-1155 标准,是由创作者生成的用于证明产权的 Token,可以在 The Sandbox 前端网页进行售卖。

    The Sandbox 以强大的 IP 效应、新颖的游戏理念和自由开放的金融体系,受到资本的极力追捧。2018 年,Animoca Brands 收购 Pixowl,并对 The Sandbox 开发提供长期帮助;2019 年,The Sandbox 获得 Hashed 领投的 250 万美元种子轮融资;2020 年,The Sandbox 在 A 轮融资中从 True Global Ventures、Square Enix 等机构筹集 300 万美元;2021 年。The Sandbox 区别与劣质 Blockchain Game 的强大生态被软银发掘,在 B 轮融资中获得由软银领投的 9300 万美元。

    而 The Sandbox 也没有辜负各大投资机构的期待,自 LAND 开始售卖以来,平均价格不断上升,如今在 NFT 交易所 OpenSea 上地板价格依然高达 0.12 ETH。

    纵观GameFi历史发展,未来如何孕育新的辉煌?

    图 23 LADN 平均售价变化

    除此之外,许多核心位置的 LAND 被以天价售出。2021 年 11 月,虚拟房地产投资公司 Republic Realm 在 The Sandbox 中以 430 万美元购买了一块虚拟土地,次月 Snoop Dogg 的临近 LAND 被以约 45 万美元价格出售。

    纵观GameFi历史发展,未来如何孕育新的辉煌?

    图 24 LAND 土地分布局部图

    The Sandbox 在 ICO 以来市值发生较大波动,最高点达到 68 亿美元,目前仍高达 7 亿美元,对 The Sandbox 进行投资的风投公司所获得的利润难以估量。

    纵观GameFi历史发展,未来如何孕育新的辉煌?

    图 25 The Sandbox 市值变化

    总体而言,The Sandbox 的出现为传统 IP 与区块链技术的结合提供了范例,也展现了高质量 GameFi 具有的强大财富聚集效应。

    GameFi 3.0 时代,如何发掘未来的 GameFi 市场

    Mini Game 并不是 GameFi

    近期,Not、Hamster 等 Telegram 小游戏爆火,只需要在屏幕前动动手指就可以获取代币。这样简单的操作造就其社区的病毒式发展,在短期内可以达到上千万的用户参与。Not 游戏自 2024 年 1 月上线以来,参与人数超过 3000 万,日均活跃量高达 500 万,随后 Notcoin 也成功在币安在内的多家交易所 ICO, 7 日内涨幅超过 400% 。

    然而这些游戏本身搭建在 Telegram 上,仅可被称为 Mini Game,并不具有完备的金融系统,在 IP 效应和可玩性等方面十分欠缺,可以说它们的热度几乎全靠着“公平发射”这一理念支撑。与类似的微信小游戏不同,Telegram 上的 Mini Game 不受平台限制,其获取的利益可看作Web2向Web3的延伸利益。

    重新审视 GameFi

    游戏形式多样但市场仍是一片蓝海

    2023 至 2024 年是 GameFi 在游戏形式上发展迅速的两年,目前主要涵盖 Farming/Mining Game(农场挖矿游戏)、Card Game(卡牌游戏)、Move-to-earn Game(运动奖励游戏)、MMORPG(大型在线多人角色扮演)、Mataverse Game(元宇宙游戏)、Auto Battles(自动战斗)等类型。

    纵观GameFi历史发展,未来如何孕育新的辉煌?

    图 26 GameFi 游戏形式和典型游戏

    在 DAppradar 上,UAW(活跃用户数)排名第一的 GameFi Matr1x为 MMORPG 类型游戏。在过去 30 天活跃用户数量高达 192 万,流通市值却仅有 4900 万美元。当下市场热点主要集中在 Layer 1、Layer 2 建设等基础领域,而 GameFi 偏向技术综合应用,随着基础领域得突破,依然有机会迎来二次爆发。

    纵观GameFi历史发展,未来如何孕育新的辉煌?

    图 27 DAppradar GameFi 排名

    全链上游戏

    全链上游戏将游戏的所有逻辑、数据和资产都运行和存储在区块链上的游戏模式。在 GameFi 1.0 至 GameFi 2.0 时期,大部分游戏都仅有资产或部分逻辑上链,全链上游戏则强调完全去中心化和透明化,可以完美规避游戏外挂等问题。Autonomous World(自治世界)可以看作全链上游戏的一大表现,基于区块链技术构建虚拟世界,使整个世界的规则和操作可监查,GameFi 未来发展的目标必然是全链上游戏。

    GameFi+?

    在当下市场,单一的 GameFi 难以获得市场青睐,而与 AI、物联网等结合也许是当下破局之路。一系列 GameFi+AI 项目如 colony、Nimnetwork、Futureverse、Palio、Ultiverse 等纷纷打破僵局。其中 Palio 获取 Binance Labs 投资的 1500 万美元,用于发展和集成 AI 技术,展现了各大 VC 对 GameFi+AI 项目的认可和追捧。除此之外,GameFi 与物联网、云计算等热点结合也是一大发展途径。

    从技术、IP 效应和可玩性角度

    Axie Infinity 借鉴游戏《精灵宝可梦》在区块链上开发宠物战斗游戏、The Sandbox 则是《Sand》和《Sand Evolution》的区块链迁移,足以说明传统 IP 在区块链中有着无限的发展潜力。虽然 Axie Infinity 和 The Sandbox 都经历了严重的经济泡沫,但目前市值依然高达 8 亿美元和 7 亿美元,也证明其项目具有吸引真实用户的能力。

    除此之外,不少游戏公司计划在经典游戏中引入区块链技术。

    • Atari 与 The Sandbox 合作,将其经典游戏《Centipede》和《Pong》等引入元宇宙平台。玩家可以在 The Sandbox 中使用 SAND 代币参与和创造基于这些经典游戏的体验。

    • Square Enix 宣布计划将其知名游戏 IP,《Final Fantasy》(最终幻想)和《Dragon Quest》(勇者斗恶龙)引入区块链平台。

    • Capcom 宣布将探索将其知名游戏《街头霸王》和《生化危机》等引入区块链游戏领域的方式。

    在传统游戏领域中,MOBA 游戏如英雄联盟、王者荣耀的出现往往代表着游戏发展进入巅峰阶段。在 GameFi 领域,当下的破局方法是打造一个具有高度可玩性、包含完整金融体系的游戏。谁能率先将出色的游戏 IP 引入,谁就有机会获得先发优势。

    总结

    纵观GameFi历史发展,未来如何孕育新的辉煌?

    图 28 GameFi 宣传

    • GameFi 实质上是 DeFi+NFT+Blockchain Game 的组合,是区块链技术的统一应用和游戏发展历程的新阶段。

    • GameFi 经历了 1.0、 2.0 时代,从过去的庞氏骗局逐渐转化为对真实用户有吸引力的游戏生态。

    • 目前区块链行业热点集中在 Layer 1、Layer 2 等基础生态建设,GameFi 尚在蓄势之中。

    • “全链上游戏”和”GameFi+?”是 GameFi 3.0 发展趋势。

    • 对 GameFi 的投资需要关注其 IP、可玩性和技术性等方面,只有真正能吸引玩家的 GameFi 才具有长期发展的潜力。

    3分钟速览后市行情观点:筑底结束,上涨已成必然?

    原创|Odaily星球日报(

    作者|Wenser(

    3分钟速览后市行情观点:筑底结束,上涨已成必然?

    今天凌晨 2 点,或受拜登退选消息影响,比特币价格一度跌至 65764.5 美元,随后迅速反弹,时隔一月再度回到 68000 美元左右,目前暂报 67900 美元左右;以太坊价格一度跌至 3411 美元,随后同样回弹至 3500 美元上方,目前暂报 3527 美元左右。Odaily星球日报将于本文对市场行情及相关观点进行整理分析,供读者参考。

    看涨派:买盘操作比市场观点更诚实

    目前,看涨观点主要来源于市场交易操作、政治政策消息以及市场消息人士观点。

    市场交易操作:买盘强劲,机构持仓上涨

    据 Farside Investors ,美国比特币现货 ETF 本周累计实现净流入 11.96 亿美元,这也是其连续第三周净流入。
    其中美国比特币现货 ETF 本周一、二、五分别流入 3.009 亿美元、 4.225 亿美元和 3.836 亿美元。The ETF Store 总裁 Nate Geraci ,美国上市的现货比特币 ETF 持有超过 90 万枚比特币,占比特币总供应量的 4.3% 。资产约为 600 亿美元。自 1 月推出以来,净流入资金为 170 亿美元。

    HODL15 Capital ,德国私募股权和咨询公司 Bitcoin Group SE 将比特币资金增加一倍至 1.65 亿欧元。

    之所以强调 ETF 消息,是因为据 Glassnode ,矿工每周比特币余额波动约 500 BTC,而 CEX 和 ETF 余额每周可能会变化约 4000 BTC,这表明比特币 ETF 实体资金流动对市场的影响可能比矿工高出约 4 ~ 8 倍。

    政治政策消息:特朗普成积极因素,利于加密货币长期发展

    美国共和党全国大会批准了前总统唐纳德·特朗普为共和党提出的新政纲,其中绝大多数内容都是标准的共和党政纲,但有一个很大的例外:支持创新的加密政策。,特朗普的新政纲中承诺捍卫美国人比特币挖矿、自托管数字资产、以及自由交易的权利。

    此外,有观点认为,如果特朗普当选总统,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将不再如此积极地追查数字资产领域,对加密行业的执法将转为温和。

    美国华尔街投行 Jefferies 分析师同样,特朗普对比特币的“公开”支持将使美股加密货币相关股票受益。据连带影响,这或将带动加密货币市场上涨。

    QCP Capital 则,期货资金恢复持平,波动率逐渐走低,BTC 回到了熟悉的 61000 至 71000 美元的二季度波动区间,预测市场将会在美国大选前夕对行情突破进行押注。即使隔夜现货价格较低,但机构对 12 月 10 万美元的看涨期权仍有较大兴趣。这标志着随着特朗普获胜的可能性增加,市场对年底反弹的信心更加强烈。

    市场消息人士:政府稳定持仓,CME 期货合约净头寸恢复

    BlockTower Capital 创始人兼首席信息官 Ari Paul ,美国政府计划持有比特币作为其战略储备的消息可能对其价格“看涨”,但在短期内实现这一目标是不现实的。
    Paul 称愿意以 10 : 1 的赔率押注美国不会在未来 4 年内将比特币作为战略储备,但他认为特朗普可能会在大会上提提及此事,这确实对比特币的中期走势非常有利。
    Paul 进一步解释说,虽然下一任总统可能会说他们“不打算出售”政府目前持有的任何比特币,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实际上是在“建立比特币战略储备”。

    天桥资本(Skybridge Capital)创始人 Anthony Scaramucci 在本月上旬接受采访时也,对比特币的价格持乐观态度,预测其可能在年底前达到 10 万美元。他认为,此前的价格回调是受 Mt.Gox 赔付和德国政府抛售比特币等暂时性因素导致,而 FTX 账户持有人的资金恢复可能为比特币带来买盘。另外,他强调了比特币在美国人中成为长期资产的潜力。

    CryptoQuant CEO Ki Young Ju ,比特币 CME 期货合约净头寸已经回到 10 个月前的水平。他,CME 的比特币期货是在 2018 年应对对冲基金的做空需求而创建的,目前多头和空头的未平仓量都增加了,但净头寸是负的。我们现在的负头寸较少,与 10 个月前比特币价格为 27, 000 美元时的水平类似。

    3分钟速览后市行情观点:筑底结束,上涨已成必然?

    CME 比特币期货合约净头寸

    看跌派:反弹是短暂的,中短期上涨乏力

    摩根大通:反弹不可持续,比特币期货表现疲软

    摩根大通分析师,加密货币价格的任何反弹都可能是战术性的(暂时的和战略性的),而不是持久上升趋势的开始。他们指出,比特币目前的价格约为 67, 500 美元,与其约 43, 000 美元的生产成本以及经波动性调整后的黄金价格(约 53, 000 美元)相比,价格较高,这“表明均值回归零线附近,从而限制了比特币价格长期上涨的潜力”。

    分析师重申,随着 7 月之后清算量减少,加密货币预计将从 8 月开始反弹。他们指出,由于 Gemini 和 Mt.Gox 债权人的清算以及德国政府出售被扣押的比特币,比特币期货最近表现疲软。分析师表示,这些清算可能会在 7 月后消退,并预计比特币期货将从 8 月开始反弹,与黄金期货最近的上涨保持一致。此外,若特朗普再次当选总统,或利于加密货币公司和监管。

    资深交易员:比特币进入下行通道

    资深交易员 Peter Brandt 近期对比特币价格走势提供了,他认为,当前的比特币价格模式“呈现下行通道”,这表示近期行情或呈下跌趋势,高点和低点均较低,由平行趋势线连接。通常这种模式表明持续的抛售压力,引导交易者预测下跌趋势将持续。此外,Brandt 强调,相比黄金,比特币具有显著的长期上涨空间,BTC/黄金比率图正在形成一个通道,可能会发展成为倒头肩形态的右肩,预计比率为 150:1

    3分钟速览后市行情观点:筑底结束,上涨已成必然?

    Peter Brandt K 线分析图

    小结:看涨情绪高涨,等待更大利好

    目前,市场恐慌与贪婪指数已从 7 月 12 日的 25 暴涨至 70 ,这说明尽管存在短期消息的利空“插针”,但目前市场看涨情绪较为高涨,而 9 月降息、ETH 现货 ETF 交易、JD Vance 成为共和党副总统候选人等事件或将成为驱动后市上涨的主要利好因素。

    3分钟速览后市行情观点:筑底结束,上涨已成必然?

    专访SEC专员Hester Peirce:以太坊ETF未来可能具备质押潜力

    原文来源:Coinage

    原文编译:吴说区块链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委员 Hester Peirce 在与 Coinage 的 Zack Guzman 的访谈中分享了她对加密货币监管、比特币 ETF 批准过程、市场期货的看法以及未来的监管方向。她还讨论了 SAB-121 的影响和国会在界定证券与商品方面的努力。Peirce 强调了行业自律的重要性和政府角色,并对未来的监管文化变化表示乐观。

    以太坊 ETF 批准没有委员会投票,背后的实际情况是什么?

    Peirce:没有委员会投票并不那么不寻常。很多这种 ETP 批准是在授权层面完成的,这意味着我们将权力授权给工作人员,工作人员可以在没有正式委员会投票的情况下批准它们。但我认为这并不奇怪,因为我们有比特币交易所交易产品。法院告诉我们必须基本上前进,这就是发生的事情。然后应用同样的逻辑,我们真的没有太多选择对这些 ETP 进行批准。

    比特币 ETF 和以太坊 ETF 的不同之处是什么?

    Peirce:我认为比特币 ETF 确实非常不同寻常,因为经过多年的积累和那么多不同的人试图获得批准,最终它们都将上线,大家都知道它们会同时上线,围绕它有太多的期待。虽然围绕 ETH ETF 也有期待,但我们看到的是一种迭代过程,它们在交易和市场方面得到了批准,然后仍然需要通过公司金融过程,这就是现在正在发生的事情。所以我认为围绕 ETH ETF 的气氛要冷静得多。我认为这是主要的区别。实际上,我们不应该追求在此类产品推出时制造戏剧性,应该是它们上线交易,然后我们看人们是否愿意购买,这应该是它的运行方式。

    staking 在早期就从申请中移除了,为什么,是否有任何变化的可能性?

    Peirce:对于 staking 从申请中移出的部分,我不评价工作人员和发行人之间发生了什么。不过我认为,某些功能的产品,如 staking 或者其他功能,总是可以重新考虑的。

    Solana ETF 的申请是否需要期货市场才能获批?

    Peirce:我有点犹豫是否评论这些申请,因为它们在我们面前。我不能评论它们。我可以说的是,我们必须看事实和情况。人们需要做的是,他们需要借鉴以前的 ETP 先例,不仅仅是加密 ETP,还有其他种类的 ETP,并提出在现有法律和规则下它们可以获得批准的理由。所以我们必须根据具体情况来看。

    我认为,人们需要看看是否有其他类型的市场或产品没有期货市场作为基础,然后他们可以基于此提出理由。

    SAB-121 是否应该被废除,对加密货币托管的影响是什么?

    Peirce:我认为 SAB 121 发布的过程很糟糕。对我来说,它实际上看起来像是一种规则制定,可以通过公众的意见来完成,也许由 FASB 来考虑这个问题而不是我们。但无论如何,我们应该有一个公众评论期,我们没有。推翻它的尝试没有成功。但在试图推翻它之前,SAB 121 的范围已经扩大了。最初它主要针对上市公司,然后开始适用于经纪交易商。它有很多口头指导,关于经纪交易商可以和不能做什么。现在我们听说有其他种类的调整或变化,这一切都在非常不透明的方式下进行。我不明白这对人们有什么好处。我们应该遵循流程。SAB 121 让我非常失望,我认为我们可以做得更好,应该做得更好。

    我一直反对 SAB 121 的一个原因是它采取了一种立场,即我们不希望有经验的参与者托管加密货币,这对我来说是一个非常奇怪且不利于投资者保护的立场。所以我欢迎更多人进入并参与托管领域的发展。但这应该以有序的方式进行。我认为让具有其他领域经验的参与者参与加密是一个积极的发展。不幸的是,无论是在 SEC 还是在政府的其他地方,政府经常试图驱逐那些有兴趣参与但不受欢迎的参与者。所以这确实是一个潜在的积极发展。我希望看到更多的参与者进入托管和加密领域。

    FIT-21 认定国会可以划定加密货币的界限,您对目前看到的监管方向感到自豪或担忧?

    Peirce:我认为国会花时间思考这些非常困难的问题(划定美国允许和不允许的加密货币的界限)是很好的,而这些问题我们本可以在监管领域采取更积极的立场,国会试图提供一些指导。我认为这对美国来说是一个积极的步骤,就是围绕这些问题进行真实的对话,试图找到正确的解决方案。

    但我认为在监管方面,我们仍然处于不太好的位置,因为我们仍然通过执法来推动政策,而这不是政策应该推动的方式。应该是思考一个监管框架,然后从那里开始,然后用执法来处理欺诈问题。

    我一直在努力推动的另一个领域是围绕跨境支付和区块链上的代币化的全球稳定币领域。我认为美国可能不会走在这条道路的最前沿,看到其他国家如何试图建立一个环境,让人们进行这些实验,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借鉴。我仍然认为我们可以通过一些规则或沙盒试验框架来实现这一点。因为世界其他地方会这样做。我不想我们落后。我认为我们在美国有很强的能力来尝试这些实验,所以我希望我们能在某个时候也这样做。

    SEC 内部文化是否发生了变化?你对未来监管方向乐观吗?

    Peirce:文化变化需要一些积极的步骤,与人们合作并提供指导。我对未来的监管文化变化感到乐观,因为我看到人们在寻找积极的方式与行业互动。确保行业的活力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这也是我的优先事项之一。

    如果你成为 SEC 主席,你的最高优先事项是什么?

    Peirce:确保行业的活力,允许投资者自行做出决定,确保我们在规则制定中不会设置不必要的障碍。